《雪坡以雨阻山行有诗用以次韵》

时间: 2024-12-29 20:25:01

为欲看山助眼明,频占鹊喜报新晴。

春光已过三之一,尘世难逢四者并。

诗酒深情殊未适,水蔬薄具亦频更。

终来不似西湖好,晴雨皆堪傍柳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为欲看山助眼明,频占鹊喜报新晴。
春光已过三之一,尘世难逢四者并。
诗酒深情殊未适,水蔬薄具亦频更。
终来不似西湖好,晴雨皆堪傍柳行。

白话文翻译:

为了能看清山的美景,我频频占据那喜鹊的栖息之处,期待着新晴的到来。春光已经过去三分之一,世间难得四者并存的美好。诗酒虽然情深,却总是难以适应,水边的蔬菜虽少,却也常常更替。终究这里的景致不如西湖好,无论晴天还是雨天,都适合在柳树旁漫步。

注释:

  • 为欲:为了想要。
  • 助眼明:帮助眼睛看得更清楚。
  • 频占:频繁地占据,指常常。
  • 鹊喜:喜鹊,是吉祥的象征,常被认为是好兆头。
  • 三之一:指春天已过去的三分之一。
  • 四者并:四者,指春、夏、秋、冬四季。
  • 诗酒:指诗歌和酒,流露出一种文人雅趣。
  • 水蔬:水边的蔬菜,指生活中的简单食物。
  • 终来:最终来讲。
  • 西湖:指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地,象征着美丽的自然风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学箕,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水景物,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游历于雪坡之地,因天气原因未能欣赏到理想的山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开头两句以“为欲看山助眼明”引出主题,展示了诗人想要欣赏山的愿望,而“频占鹊喜报新晴”则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期待。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春光流逝的感叹,反映了生活的无常与难得的美好。特别是“尘世难逢四者并”,道出了人世间的美好事物往往难以同时拥有的现实。最后两句则将思绪引向西湖,表现出对西湖美景的向往,并通过对比强调了所处环境的不足。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为欲看山助眼明:表达诗人对山的渴望,希望通过山的美景来开阔视野。
    • 频占鹊喜报新晴:描绘出期待好天气的心情,喜鹊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预示着好消息。
    • 春光已过三之一:说明春天的流逝,感叹时光的匆匆。
    • 尘世难逢四者并:表达对生活美好事物的渴望,却发现生活中难以同时拥有多样的美好。
    • 诗酒深情殊未适:暗示诗人虽有情感寄托,但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让他觉得不合适。
    • 水蔬薄具亦频更:生活中简单的食物虽少,但也在不断更替,反映出一种简朴的生活态度。
    • 终来不似西湖好:直接对比,表达对西湖的向往,暗示所处环境的不足。
    • 晴雨皆堪傍柳行:不论晴天还是雨天,都适合在柳树旁漫步,传达出即使环境不如意,仍可享受生活的态度。
  • 修辞手法:本诗使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例如通过“西湖”这一意象来对比其他景致的不足,凸显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美好与远方,代表着诗人追求的理想生活。
  • 喜鹊:吉祥的象征,预示着好消息和希望。
  • 春光:象征着生命与希望的开始,体现了时光的流逝。
  • 西湖:代表着理想的美丽风景,象征着完美的生活状态。
  • 柳树:柔美的象征,暗示着人们在自然中的闲适与惬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来“助眼明”?

    • A. 诗酒
    • B. 山
    • C. 水蔬
    • D. 柳树
  2. “春光已过三之一”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感慨时光流逝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现实的无奈
  3. 诗中的“西湖”象征着什么?

    • A. 自然的荒凉
    • B. 诗人的故乡
    • C. 理想的美丽风景
    • D. 不如意的生活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游山西村》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学箕与王维的山水诗,刘学箕更注重对现实的反思与感慨,而王维则多描绘山水的宁静与美好,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精选宋代诗人的诗作,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与文化背景。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探讨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与技巧,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