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易后韵为前韵六首》

时间: 2024-09-19 21:54:45

黑不待黔乌,白不待浴鹄。

天分既超卓,能消几学术。

飘飘霞外姿,瞳方而发绿。

满腹贮古书,咳唾可袪俗。

冲气以为和,阳春散晴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黑不待黔乌,白不待浴鹄。
天分既超卓,能消几学术。
飘飘霞外姿,瞳方而发绿。
满腹贮古书,咳唾可袪俗。
冲气以为和,阳春散晴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黑色不需要等待乌鸦的到来,白色不需要等待天鹅的洗涤。天分既然已经超群绝伦,又能消除多少学问的障碍。飘逸的姿态如同云霞,眼睛方正而头发绿意盎然。肚子里满是古书,随便一咳嗽就能驱散世俗的观念。以冲霄的气息作为和谐,春日的阳光洒满大地。

注释:

  • 黑不待黔乌:黑色不需要等待乌鸦,暗示天生的色彩不需依赖他物。
  • 白不待浴鹄:白色不需要等待清洗的天鹅,形容纯洁自然的状态。
  • 天分:指天赋或才华。
  • 飘飘霞外姿:形容人或物的姿态轻盈如云霞。
  • 瞳方而发绿:形容眼睛方正,头发颜色绿色,象征青春活力。
  • 满腹贮古书:肚子里储存了许多古书,表示学识渊博。
  • 咳唾可袪俗:咳嗽一声就能驱散世俗的观念,形容言辞犀利。
  • 冲气以为和:以冲霄的气息作为和谐的象征。
  • 阳春散晴旭:春天的阳光普照大地,象征温暖与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卫宗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意趣盎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融入个人情感,常常体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宋代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个体才华与古代学问的思考,以及对世俗观念的批判。诗中流露出诗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与对学术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再和易后韵为前韵六首》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自信,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开篇两句,诗人用黑与白的对比,象征了自然界的纯粹与真实,强调了天赋的重要性,暗示个体不必依赖外界的认可。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如“飘飘霞外姿”与“瞳方而发绿”,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人生态度,强调了轻盈、自然的生活方式。

诗中提到的“满腹贮古书”则展示了诗人对此前知识的尊重与吸收,表明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才能更好地反映出个体的独特性。最后,诗人以“冲气以为和,阳春散晴旭”来表达一种理想的和谐状态,这种和谐不仅仅是个人内心的宁静,也是一种对外界的积极影响。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华,也传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对知识的追求,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清新脱俗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黑不待黔乌:黑色自然存在,不需依赖乌鸦的出现。
  2. 白不待浴鹄:白色同样不需依赖天鹅的洗涤,即纯洁之美无须外界的修饰。
  3. 天分既超卓:天赋才华已经超越常人。
  4. 能消几学术:才华的存在能消解多少学问的束缚。
  5. 飘飘霞外姿:轻盈如云霞的姿态,展现优雅。
  6. 瞳方而发绿:眼睛方正而头发绿,象征青春与活力。
  7. 满腹贮古书:肚子里储存着丰富的古典知识。
  8. 咳唾可袪俗:一声咳嗽就能驱散世俗的陈规。
  9. 冲气以为和:以强烈的气息来创造和谐的状态。
  10. 阳春散晴旭:春日的阳光普照,象征温暖与生机。

修辞手法

  • 对比:黑与白的对比,强调自然状态的独立性。
  • 比喻:用“飘飘霞外姿”来比喻人的优雅。
  • 夸张:用“咳唾可袪俗”展现诗人自信的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个人对天赋的自信与对传统学问的尊重,强调了个体在世俗中的独立性与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自然与真实性。
  • :象征着纯洁与无瑕。
  • :代表着美好的事物,轻盈的状态。
  • 古书:象征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学识。
  • 阳春: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黑不待黔乌”说明了什么?

    • A. 黑色需要乌鸦
    • B. 黑色自然存在
    • C. 白色需要天鹅
  2. 诗中“满腹贮古书”表示什么?

    • A. 诗人不懂古书
    • B. 诗人知识渊博
    • C. 诗人只读现代书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反对传统
    • B. 强调个体的自信与和谐
    • C. 崇尚世俗观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与卫宗武的诗歌均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个体自由的追求,但李白更侧重于豪放的情感,而卫宗武则更多地展现出内敛的思考与对知识的尊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