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挽悟悦师二章 其一
作者: 卫宗武 〔宋代〕
原文展示:
耆宿已凋零,如师亦晓星。
宗门僧巨栋,梵宇世传灯。
身阅空花境,心潜多业经。
悦禅方有悟,六秩吊颓龄。
白话文翻译:
老者已经凋零,如同师长也如星星般明晓。
宗门中的僧侣如大树般巍峨,寺庙中世代相传着明亮的佛灯。
身体经历了虚幻的境界,内心潜藏着许多佛教经典。
欢悦于禅修方能领悟,六十年岁月令人感慨衰老。
注释:
- 耆宿:年长的智者或有德行的人。
- 晓星:指明亮的星星,象征智慧。
- 宗门:指佛教寺院或教派。
- 巨栋:高大的树木,这里比喻僧侣的威望或地位。
- 梵宇:佛教寺庙,象征宁静与神圣。
- 空花境:指虚幻的境界,如梦幻般的美好。
- 潜多业经:指内心深处积累的佛教经典和修行。
- 悦禅:喜爱禅修。
- 六秩:指六十年,表示衰老和时间的流逝。
- 颓龄:衰老的年纪,感叹人的生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卫宗武,宋代诗人,以其深厚的佛教修养和独特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融入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深邃的智慧和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卫宗武对人生和佛教修行的感悟的时期,反映了他对师长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衰老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挽悟悦师二章 其一》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师长和佛教修行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比老者的衰落与师长的智慧,展现了生命的无常和智慧的永恒。诗的开头以“耆宿已凋零”引入,表达了对老者的惋惜之情;接着以“如师亦晓星”将师长的智慧与星星的明亮相提并论,突显了他们在知识和精神上的引导作用。
在“宗门僧巨栋,梵宇世传灯”中,诗人用“大树”和“佛灯”的意象,象征着宗教传承的力量和重要性。接下来的“身阅空花境,心潜多业经”则进一步深化了对修行的理解,指出身体历经的只是虚幻,而内心才是修行的真正所在。最后两句“悦禅方有悟,六秩吊颓龄”则以感叹的方式提醒我们,只有在欢悦中修习禅道,才能真正领悟生命的真谛,同时也流露出对衰老的无奈。
整首诗运用了对比、象征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既表达了对师长的崇敬,又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耆宿已凋零:老年人已然衰退,暗示人事无常。
- 如师亦晓星:师长智慧如星,照亮弟子的心灵。
- 宗门僧巨栋:宗教中高大的僧侣,象征着坚实的信仰支柱。
- 梵宇世传灯:寺庙传承的明灯,象征着佛法的延续。
- 身阅空花境:身体经历虚无的境界,表达对世事的感悟。
- 心潜多业经:内心藏有丰富的佛教经典,强调内在修养。
- 悦禅方有悟:只有在快乐中修习禅道,才能获得领悟。
- 六秩吊颓龄:感叹六十年光阴,衰老的无奈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师长比作星星,强调其智慧的光辉。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如“耆宿已凋零 / 如师亦晓星”。
- 象征:大树与明灯象征着信仰和智慧的传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师长智慧的崇敬。诗人通过对禅修的追求,强调内心的修养与领悟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与衰老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耆宿:象征智慧与经验,代表人生的智慧。
- 晓星:象征知识的明亮,指引人生方向。
- 巨栋:象征坚实的信仰与支持。
- 世传灯:象征传承与希望,佛教文化的延续。
- 空花境:象征虚幻的世俗现象,提醒人们超越表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耆宿”指的是什么? A. 年长的智者
B. 年轻的学者
C. 普通人
D. 动物 -
“如师亦晓星”的意思是什么? A. 师长的智慧明亮如星
B. 师长是星星
C. 师长的生命短暂
D. 师长与宇宙有关 -
诗中提到的“悦禅”强调了什么? A. 修行的快乐
B. 感悟的痛苦
C. 与人争斗
D. 旅行的乐趣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相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与卫宗武的诗作均涉及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多描绘自然与人情,后者则侧重于佛教哲学的探讨。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更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