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至永丰县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清和天气半阴晴,下轿携筇取次行。
不奈永丰山色好,云窥雾看未分明。
白话文翻译:
在这清和的天气里,半是阴云半是晴天,我下了轿子,带着拐杖开始行走。
可惜的是,永丰的山色如此迷人,云雾交织,难以分辨。
注释:
- 清和:天气晴朗而温和。
- 携筇:携带拐杖,拐杖在古代常用于行走的辅助工具。
- 取次行:随意地行走,表示轻松的行程。
- 奈:奈何,表示无奈、困扰的意思。
- 山色好:山的景色美丽。
- 云窥雾看:云雾缭绕,景色朦胧。
典故解析:
“永丰”是指永丰县,位于江西省,因其自然风光而闻名。诗中提及的云雾,常常被用来象征自然的神秘与变幻。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云雾常常与山水相结合,强调自然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朴实,善于描绘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杨万里游历永丰县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在行旅途中的感受。此时正值春夏交替,山色迷人,给人以无限遐想。
诗歌鉴赏:
《将至永丰县》展现了杨万里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清和的天气为背景,描绘了他在旅途中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情景。首句“清和天气半阴晴”,传达了天气的温和与变幻,反映了自然的生动与无常。随着诗人的下轿而行,携筇的动作透露出一种闲适与从容的姿态,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都慢了下来。
而“云窥雾看未分明”的表达,不仅突出了永丰山色的美丽,更渗透出一种朦胧的诗意。云雾的缭绕,使得山的轮廓显得若隐若现,恰如人们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虽感叹于山色的美好,但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似乎云雾的掩盖使得美景难以完全展现,给人一种美好而又遥不可及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体现了宋代诗人重视自然、追求闲适生活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和天气半阴晴:描写了一个温和的天气,给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感觉。
- 下轿携筇取次行:动作描写,体现出旅途的轻松与自由。
- 不奈永丰山色好:表达了对美景的赞叹,同时流露出一种无奈感。
- 云窥雾看未分明:通过云雾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迷人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雾形容为“窥”,形象地表现出自然景观的神秘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云、雾、山色等意象的运用,丰富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永丰自然风光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难以完全触及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色: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 云雾:象征神秘与变化,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不可捉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携筇”指的是什么?
- A. 带着剑
- B. 带着拐杖
- C. 带着书籍
-
诗人对永丰县的山色有何感受?
- A. 不喜欢
- B. 迷人而美丽
- C. 平淡无奇
-
诗中提到的天气是怎样的?
- A. 寒冷
- B. 清和半阴晴
- C. 炎热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白在《庐山谣》中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其风格更为豪放,杨万里的细腻描写则更显温婉与闲适。两者在对自然的感受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选集》
以上为对《将至永丰县》的全面解读与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