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万元享舍人园享七景·绵隐堂》

时间: 2025-01-17 10:09:25

试问隐绵上,何如隐东山。

出处两无阂,世间出世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试问隐绵上,何如隐东山。
出处两无阂,世间出世间。

白话文翻译:

试问在隐绵堂中,和隐居于东山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呢?
两者的出处都没有阻碍,都是世间与出世间的交融。

注释:

  • 隐绵:隐绵堂,指的是一种隐居的地方;隐者的居所。
  • 东山:指东山,常用来指代隐居的理想之地,寓意归隐山林。
  • 出处:指人所处的环境或背景。
  • 无阂:没有阻碍,意指在世与出世之间没有隔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宗保,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生于江西,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作品情感细腻,风格独特。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南宋时期士人对退隐山林、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渴望。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许多文人选择隐居以逃避政治纷争。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寄题万元享舍人园享七景·绵隐堂》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隐居与世俗生活的哲学思考。诗中通过“隐绵上”和“隐东山”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理想与现实的思考。“隐绵”象征着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而“东山”则是诗人向往的理想之地。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了隐者在追求精神自由时的挣扎与反思。

诗中“出处两无阂,世间出世间”的句子,精炼而富有哲理,意指无论身处何地,内心的宁静与否才是最重要的。在纷繁复杂的世俗生活中,隐者常常会感到隔阂与孤独,但诗人却认为,这种出世与入世的状态是可以兼容的。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风格,传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赞美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南宋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试问隐绵上:诗人以“试问”开头,语气轻松,暗示对隐居生活的深思。
  2. 何如隐东山:通过“何如”引出对比,代表对东山隐士的向往。
  3. 出处两无阂:表明隐居与世俗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4. 世间出世间:通过并列的方式强调隐者的精神境界。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隐绵上”与“隐东山”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隐居与世俗生活进行比较,表达深刻的哲学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隐居与世俗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理想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思考,强调了内心宁静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隐绵: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 东山:象征理想中的隐居生活。
  • 世间出世间:象征世俗与精神追求的对立与统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隐东山”最可能代表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隐居
    C. 城市喧嚣
    D. 社会责任

  2. 填空题:诗中“出处两无阂,世间出世间”表达了____之间的关系。

  3. 判断题:杨万里是北宋时期的诗人。(对/错)

答案:

  1. B
  2. 隐居与世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杨万里的这首诗,均表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而杨万里则探讨了隐居与世俗的关系。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