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西昌大夫赵嘉言上印赴阙》
时间: 2025-01-17 08:34: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西昌大夫赵嘉言上印赴阙
杨万里
西昌难作自古传,
卓令赵令不作难。
二令来时民顿宽,
二令去日官余钱。
从来美政人难继,
二君双美今谁似。
卓令已作中都官,
赵令也合即缀卓令班。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西昌的治理并不容易,
卓令和赵令的出现,使得治理变得简单。
当二位令公在任时,民众生活宽裕;
而二位离去后,官府的财政也依然充盈。
美好的政令往往难以延续,
这样的双全美德,今后还有谁能比拟呢?
卓令已经成为中央的官员,
赵令也应该加入卓令的班子中。
注释:
- 西昌:古代地方名,指今天四川省的一个地区,历史上因治国难度被提及。
- 卓令、赵令:指的是卓文君和赵嘉言,两位在任期间治理有道的官员。
- 二令:指二位令公,强调他们的治理成效。
- 美政:良好的政治治理。
- 中都:指的是京城,象征着更高层次的官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以其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作品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表现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朝政更替之际,杨万里通过对二位令公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政治的向往和对官员治理能力的期待。诗中反映了民众对良好治理的渴求与对卓越官员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两位官员卓令和赵令的描写,表现了他们在任期间对地方治理的卓越贡献。开头以“西昌难作”引入,强调了治理的艰难,而紧接着则转向对这两位官员的赞美,表明他们的才能使得这一切变得相对容易。诗中提到“二令来时民顿宽,二令去日官余钱”,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在任期内带来的民生改善和财政盈余,显示出良好的治理对人民生活的重要影响。
在文末,作者通过对比过去与未来,表达了对未来政治人物的期许和对美政的担忧。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美好政治的向往,体现了杨万里关注民生、追求公正的思想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西昌难作自古传”:指西昌的治理困难自古以来就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 “卓令赵令不作难”:卓令和赵令的治理使得这一困难得到了缓解。
- “二令来时民顿宽”:他们在任时,民众生活宽裕,社会安定。
- “二令去日官余钱”:他们离职后,官府的财政依旧充盈,表明其治理的有效性。
- “从来美政人难继”:优秀的治理往往难以继承和延续。
- “二君双美今谁似”:对两位令公的赞美,表达出作者对其才华的钦佩。
- “卓令已作中都官”:提到卓令已升至中央,表明其能力得到认可。
- “赵令也合即缀卓令班”:希望赵令也能跟随卓令的步伐,继续为民服务。
-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如“二令来时民顿宽,二令去日官余钱”,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核心思想在于对良好治理的追求和对有作为官员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公平与民生幸福的关注。
意象分析:
- “西昌”:象征着治理的艰难与复杂,代表了地方治理的困境。
- “二令”:代表着优秀的官员,象征着理想的治理者。
- “美政”:象征着理想的政治治理,体现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西昌的治理难度是自古以来就被提及的吗?
A. 是
B. 否 -
在诗中,二令在任时给民众带来了什么变化?
A. 增加了税收
B. 生活宽裕 -
诗中提到的卓令和赵令的表现如何?
A. 不如前任
B. 令人赞美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感慨。
- 王维《送别》:展现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诗词对比:
对比杨万里的这首诗和李白的《将进酒》,虽然主题不同,但两者均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共同的情怀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