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寄因甫》

时间: 2025-01-01 14:24:44

遥想登高处,姑苏秋草多。

那无万古恨,少作五噫歌。

野菊萧萧晚,江鸿叠叠过。

尺书不可托,送目奈愁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遥想登高处,姑苏秋草多。
那无万古恨,少作五噫歌。
野菊萧萧晚,江鸿叠叠过。
尺书不可托,送目奈愁何。

白话文翻译:

我遥想当年登高的地方,姑苏的秋天草木繁盛。
那无法消解的万古之恨,少了几首五噫的歌曲。
野菊在萧瑟的晚秋中摇曳,江上的鸿雁一波波飞过。
尺素短书无法寄托,眼看着远方愁苦又能如何呢?

注释:

  • 遥想:远远地回想。
  • 姑苏:苏州的古称,地名。
  • 秋草:秋天的草,象征凋零和萧索。
  • 万古恨:形容长久的遗憾或烦恼。
  • 五噫歌:古代的歌曲,意在表达感伤。
  • 野菊:在野外生长的菊花,象征坚韧和孤独。
  • 江鸿:指江中的鸿雁,象征离别与思乡。
  • 尺书:短小的书信,象征思念。
  • 愁何:愁苦又能怎么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敞,宋代诗人,字子扬,号仲明,生于北宋时期,卒年不详。他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常蕴含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九月初九重阳节,重阳节有登高望远的习俗,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然的感慨,反映出他在秋日的萧瑟中对人生与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九日寄因甫》是刘敞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深刻地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诗的开头,"遥想登高处,姑苏秋草多",一句便将读者引入一个清冷而广阔的场景,既有具体的地名,又有秋草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接下来,诗人提到“那无万古恨,少作五噫歌”,此处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也暗示了过去的遗憾与无奈。尤其是在秋天,万物凋零,诗人内心的愁苦愈加显现。

诗的后半部分继续描绘自然景象,"野菊萧萧晚,江鸿叠叠过",展现了秋天的萧条与孤独,野菊的凋零与江鸿的飞过,都是生命无常的象征。而最后一句“尺书不可托,送目奈愁何”,更是点出诗人的无奈与愁苦,短小的书信无法传达深厚的情感,眼望远方,愁苦无法化解。

整首诗用词简洁明了,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展现了秋季的凄凉与诗人的孤独,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遥想登高处:诗人回忆过去在高处登望的情景。
  2. 姑苏秋草多:描绘姑苏地区秋天草木繁茂的景象。
  3. 那无万古恨:提到长久以来的怨恨或遗憾。
  4. 少作五噫歌:少有感伤的歌曲表达情感。
  5. 野菊萧萧晚:野外的菊花在秋天的傍晚显得凋零。
  6. 江鸿叠叠过:江面上的鸿雁一波波飞过,象征离别。
  7. 尺书不可托:短小的书信无法表达内心的情感。
  8. 送目奈愁何:眼望远方,只能感叹愁苦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万古恨”比喻内心的悠长痛苦。
  • 拟人:野菊和江鸿赋予了生命,表达诗人情感。
  • 对仗:诗中上下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孤独感和对过去的追忆,主题深刻而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草:象征生命的凋零与岁月的流逝。
  • 五噫歌:代表感伤的情感表达。
  • 野菊:象征坚韧与孤独的生命。
  • 江鸿:象征离别与思乡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姑苏”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苏州
    C) 南京
    D) 杭州

  2. 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愤怒
    C) 伤感与思念
    D) 无所谓

  3. 诗中“尺书不可托”的意思是? A) 短小的书信无法寄送
    B) 短小的书信无法表达情感
    C) 短小的书信很重要
    D) 短书写得不好

答案

  1. B) 苏州
  2. C) 伤感与思念
  3. B) 短小的书信无法表达情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刘敞的诗更多了一份忧伤和思念,而王维则在宁静中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两首诗均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却因情感基调的不同而展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