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公堂二首》
时间: 2025-01-04 10:11: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卫公精爽故依然,
陈迹凄凉不记年。
亭远谩传曾起草,
楼高无复见筹边。
新铭初勒风烟上,
旧观都忘岁月迁。
从此南徐矜胜概,美谈留与后生传。
白话文翻译:
卫公的气度依然清爽,
只是那古老的遗迹显得凄凉,已无人记得经过多少年。
远处的亭子虚传着当年他曾起草的故事,
而高楼之上已再也看不见当年的情景。
新碑铭刻的字迹在风烟中飘荡,
旧观已被岁月的迁移所遗忘。
从此南徐的胜景将被世人传颂,
美好的故事留给后代传承。
注释:
- 卫公:指历史上的卫公,即卫公刘,古代名人。
- 精爽:形容人精神饱满,清爽。
- 陈迹:指古老的遗迹。
- 亭远:远处的亭子。
- 谩传:虚假或夸张的传说。
- 筹边:指商议或计划的边缘,指的是当年情景。
- 铭:刻字,铭刻。
- 风烟:指时间流逝后的模糊印象。
- 胜概:美好的景象或气概。
- 美谈:美好的故事。
典故解析:
卫公指的是历史上某位名人,其事迹可能在当时颇具影响力。诗中通过描绘古迹的凄凉与美谈的留存,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们对过往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协,宋代诗人,以其清新流畅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曾协游历南徐时,感受到古迹的凋零和时间的流逝而作,旨在表达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同时也寄予对未来的希望。
诗歌鉴赏:
《卫公堂二首》通过对卫公遗迹的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变迁。诗中前两句直接描绘卫公的精神状态与古迹的衰败,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历史的苍凉感。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亭子、楼高等意象,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对比,强调了人们对往事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最后两句则转向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对南徐美好传说的期待与祝愿。
整首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细腻,既有对过去的伤感,也有对未来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的历史观与人生哲学。通过对卫公的追忆,诗人不仅在缅怀历史,也在倡导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卫公精爽故依然:卫公的精神依旧清爽,暗示他的人格魅力。
- 陈迹凄凉不记年:古老的遗迹显得凄凉,时间的流逝使人忘却。
- 亭远谩传曾起草:远处亭子传说中的故事已不再真实。
- 楼高无复见筹边:高楼之上再也看不到当年的情景。
- 新铭初勒风烟上:新刻的碑铭在风中若隐若现。
- 旧观都忘岁月迁:旧日的景观已被时光遗忘。
- 从此南徐矜胜概:南徐的美好景象将被后代传颂。
- 美谈留与后生传:美好的故事流传给未来的人。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卫公的精神与古迹的凄凉形成强烈对比。
- 拟人:将时间与遗迹赋予情感,使其更富感染力。
- 象征:古迹象征着历史的记忆,而新铭则象征着文化的传承。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卫公遗迹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彰显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卫公:象征着历史人物的伟大与影响。
- 亭子和楼:代表着古代文化的遗存和当时的繁华。
- 新铭:象征新的文化记忆与传承。
- 风烟:时间流逝的无情与记忆的模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卫公在诗中被描绘为: A. 精神饱满
B. 失去魅力
C. 忘记过去
D. 只在虚构中存在 -
诗中提到的“亭远”主要指: A. 亭子的美丽
B. 亭子的虚传
C. 亭子的历史
D. 亭子的孤独 -
诗的主题是: A. 对历史的遗忘
B. 对未来的无望
C. 对文化的传承与怀念
D. 对个人经历的叙述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但更多侧重于国事与个人的苦闷。
- 李白《庐山谣》:强调自然景色的壮丽与人生态度,风格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