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一之右司出守平江》

时间: 2025-01-06 14:46:03

十年一别再从游,又见鱼书拜彻侯。

人物只今何水部,风流不减柳苏州。

白苹洲上春传语,乌鹊桥边草唤愁。

报政不应迟五月,莺花紫禁伫归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何一之右司出守平江
十年一别再从游,又见鱼书拜彻侯。
人物只今何水部,风流不减柳苏州。
白苹洲上春传语,乌鹊桥边草唤愁。
报政不应迟五月,莺花紫禁伫归舟。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十年未见,今天再相聚,又见到了你送来的信函和拜帖。如今你在何处任职?风采依旧不减当年如柳如苏州的秀丽。白苹洲上我借春天传达我的问候,在乌鹊桥边的草丛中感到忧愁。要报答你的恩情,不应该等到五月,莺花盛开之时,我会在紫禁城等候归舟。

注释

  • 十年一别:指与朋友相隔十年的重逢。
  • 鱼书:古代用鱼形的信封,形容信件。
  • 水部:古代官职,指水利相关的部门。
  • 柳苏州:苏州以柳闻名,形容风流倜傥。
  • 白苹洲乌鹊桥:地名,分别指代春天的问候和忧愁的景象。
  • 紫禁:指紫禁城,即北京的故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宋代著名诗人,出生于江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常以日常生活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杨万里与友人何一之分别十年后重逢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官场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送何一之右司出守平江》是一首充满人情味的送别诗。整首诗以十年重逢为起点,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十年一别再从游”点出时间的流逝和重聚的喜悦,而“又见鱼书拜彻侯”则通过“鱼书”这一细节,传达了友人之间的情感与联系。接下来的“人物只今何水部”表现了对友人现状的关心,同时也反映出对官场生活的某种无奈。诗人用“风流不减柳苏州”来形容友人的风采,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白苹洲上春传语,乌鹊桥边草唤愁”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友人间的思念,白苹洲的春语与乌鹊桥的愁绪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情的复杂。最后两句“报政不应迟五月,莺花紫禁伫归舟”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待与祝福,希望在莺花盛开的时节重聚,传递着理想与现实的交织。

整首诗用清丽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杨万里对友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出他细腻而感性的诗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年一别再从游:与友人分开十年后再次相聚,感慨时光流逝。
  2. 又见鱼书拜彻侯:再次收到友人寄来的信件,显示出彼此的联系。
  3. 人物只今何水部:询问友人如今的官职,表现关心。
  4. 风流不减柳苏州:形容友人的风采依然如昔。
  5. 白苹洲上春传语:在春天的白苹洲传达问候。
  6. 乌鹊桥边草唤愁:在乌鹊桥边感受到思念的愁苦。
  7. 报政不应迟五月:希望在合适的时机回报友人的情谊。
  8. 莺花紫禁伫归舟:期待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再度相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鱼书”暗示信件的重要性。
  • 对仗:如“白苹洲上春传语,乌鹊桥边草唤愁”,展现出结构的美感。
  • 拟人:草“唤愁”,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友情的珍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重聚的期待,情感真挚,蕴含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白苹洲:象征着春天与希望,体现了友谊的美好。
  • 乌鹊桥:代表着思念与忧愁,暗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莺花:象征着生机与美好,预示着未来的重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鱼书”指的是什么? A. 信件
    B. 食物
    C. 书籍
    答案:A

  2. “十年一别再从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喜悦
    C. 愤怒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乌鹊桥”代表了什么? A. 旅行
    B. 友谊的忧愁
    C. 战争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赠汪伦》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杨万里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送别》进行对比,二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王维的诗更为直接,情感更加浓烈,而杨万里的诗则显得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