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看小舟除萍二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花伴吟哦柳伴行,生憎庭外晚衙声。
独携便面巡荷沼,自课兰舟掠水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黄昏,诗人一边吟唱,一边在柳树下散步,心中对庭外的衙署晚钟声感到厌烦。于是他独自驾着小船,在荷花池中游荡,努力划动兰舟,掠过水面上的浮萍。
注释
- 吟哦:吟唱,吟咏。
- 生憎:生出厌烦,厌恶。
- 庭外晚衙声:指庭院外衙门传来的晚钟声,给人以压抑感。
- 便面:轻松的样子,便于面对。
- 巡荷沼:在荷花池中游荡。
- 自课:自己安排,自我调剂。
- 兰舟:指小船,象征诗人的闲情雅致。
- 掠水萍:划过水面上的浮萍,形象生动。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宋代士人的精神状态与情感世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其诗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以及表达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政治的批判。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多处于官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诗人借小舟游荡的意象,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黄昏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对自然的向往。前两句“花伴吟哦柳伴行”,描绘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美好。诗人在此刻感受到生活的宁静与美丽,但随之而来的“生憎庭外晚衙声”则打破了这种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烦与无奈。接下来的“独携便面巡荷沼”,体现了诗人选择独处、追求自然的心态,最后一句“自课兰舟掠水萍”则是对这种心态的具象化,表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既有对现实的反思,又有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宋代士人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伴吟哦柳伴行:诗人描绘出一幅花与柳相伴的悠闲场景,表现出他自在的心情。
- 生憎庭外晚衙声:庭外的衙门钟声让诗人感到厌烦,正是对官场生活的反感。
- 独携便面巡荷沼:诗人选择独自一人,轻松地在荷花池中徜徉,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 自课兰舟掠水萍:诗人驾着小舟,划过水面上的浮萍,生动展现出其悠闲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花伴吟哦”和“柳伴行”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用“兰舟”和“水萍”构建出自然的意象,象征诗人的闲适生活。
- 比喻:将小舟比作诗人心灵的寄托,展现出其对自由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宋代士人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美好、自由的生活状态。
- 柳:象征柔和与闲适,隐喻诗人的性情。
- 小舟:象征自由和逃避现实的工具。
- 水萍:象征诗人对生活的轻松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庭外晚衙声的感受是: A. 喜欢
B. 厌烦
C. 无所谓
D. 忽视 -
诗中“兰舟”象征着: A. 官场
B. 自由
C. 责任
D. 生活的艰辛 -
诗人选择独自游荡的原因是: A. 喜欢热闹
B.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C. 需要工作
D. 想见朋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白居易的作品,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 《山中杂诗》:王维的诗作,体现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看小舟除萍二首》 vs 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杨万里更注重情感的抒发,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自然景色的静谧与深远。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对宋代诗歌的选编和解读。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详细解析古诗词的背景及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