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

时间: 2025-01-07 06:11:44

云静好风吹,清光溢四垂。

金行方盛日,阴魄正中时。

彷佛窥瑶阙,分明露桂枝。

遴英同醉赏,谁复叹官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秋月 程颢 〔宋代〕 云静好风吹,清光溢四垂。 金行方盛日,阴魄正中时。 彷佛窥瑶阙,分明露桂枝。 遴英同醉赏,谁复叹官羁。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云静风轻好风吹,清光四溢照四方。 金行正盛的时节,阴魄正当中秋时。 仿佛窥见瑶池宫,分明露出桂树枝。 与英才共醉赏月,谁还会叹官场羁绊。

注释: 字词注释:

  • 云静:云彩平静,形容天空宁静。
  • 清光:指月光。
  • 溢四垂:月光洒满四方。
  • 金行:指秋天,五行中金代表秋季。
  • 阴魄:指月亮。
  • 瑶阙:传说中的仙宫。
  • 桂枝:指月亮中的桂树。
  • 遴英:选拔的英才。
  • 官羁:官场的束缚。

典故解析:

  • 瑶阙:源自古代神话,指天上的宫殿,常用来比喻美好的地方。
  • 桂枝: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月亮中有桂树,常用来象征中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颢(1032-1085),字伯淳,号明道,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与弟程颐并称“二程”,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诗歌多表现理学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中秋之夜,程颢通过描绘中秋月的清辉和宁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官场生活的超脱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中秋月为主题,通过描绘云静风轻、月光四溢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诗中“彷佛窥瑶阙,分明露桂枝”一句,巧妙地将神话与现实结合,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和美感。最后两句“遴英同醉赏,谁复叹官羁”,表达了作者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赏月景的愉悦心情,以及对官场束缚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程颢理学思想中的超脱和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静好风吹,清光溢四垂”:描绘中秋夜的宁静和月光的明亮,云彩平静,风轻好吹,月光洒满四方。
  2. “金行方盛日,阴魄正中时”:指出此时正是秋天(金行)最盛的时候,月亮(阴魄)正当中秋之夜。
  3. “彷佛窥瑶阙,分明露桂枝”:通过神话意象,描绘月亮仿佛是瑶池宫殿,清晰可见月中的桂树。
  4. “遴英同醉赏,谁复叹官羁”:表达与英才共赏月景的愉悦,以及对官场束缚的超然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彷佛窥瑶阙”将月亮比作瑶池宫殿,增强了神秘感。
  • 拟人:“清光溢四垂”赋予月光动态,使其显得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中秋月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官场生活的超脱态度,体现了理学思想中的宁静和超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静:宁静的天空。
  • 清光:明亮的月光。
  • 瑶阙:神秘的仙宫。
  • 桂枝:中秋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行方盛日”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 “彷佛窥瑶阙”中的“瑶阙”指的是什么? A. 月亮 B. 仙宫 C. 桂树 D. 云彩
  3. 诗的最后一句“谁复叹官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对官场的向往 B. 对官场的无奈 C. 对官场的超脱 D. 对官场的厌恶

答案: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以中秋月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 杜甫《月夜忆舍弟》:虽然不是中秋,但同样以月亮为背景,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程颢的《中秋月》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者都以中秋月为主题,但程颢的诗更注重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官场生活的超脱,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程颢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程颢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