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重午书怀)》
时间: 2025-01-17 08:40: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年年端午又今朝。鬓萧萧。思摇摇。应是南风,湘浦正波涛。千古独醒魂在否,无处问,有谁招。何人帘幕倚兰皋。看飞桡。夺高标。饶把笙歌,供笑醉陶陶。孤坐小窗香一篆,弦绿绮,鼓离骚。
白话文翻译
每年端午节又到了,今晨我望着镜子,发现鬓发已白,内心感慨万千。应该是南风吹拂,湘江的水波荡漾。千古以来,是否还有我的灵魂清醒?无处询问,谁能来相招唤?此时此刻,有谁倚靠在兰亭之旁,观看那飞舟,夺取高标。尽情享受笙歌,喝酒欢笑,畅快无比。我孤独地坐在小窗前,点燃一炉香,弹奏着绿绮,鼓响《离骚》的旋律。
注释
- 端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 鬓萧萧:形容头发已白,年华已逝。
- 南风:指温暖的南风,象征着春夏之交的气候。
- 湘浦:指湘江的江边,湘江是著名的河流。
- 千古独醒:千古以来,是否还有人在清醒地思考。
- 兰皋:指兰草生长的地方,象征着雅致的环境。
- 飞桡:形容船只快速行驶的样子。
- 笙歌:笙是一种乐器,歌声则指音乐。
- 离骚:屈原的作品,表达对祖国的思念与忠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尤其在节日时刻常常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端午节,诗人以节日为契机,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尤其是在经历了岁月变迁之后,诗人愈加思考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
诗歌鉴赏
《江城子(重午书怀)》是一首充满感怀与哲思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端午节的场景,折射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逝去时光的唏嘘。开篇以“年年端午又今朝”引入,瞬间拉近了诗人与读者的距离,仿佛让人感受到节日的气息。接着,诗人自述鬓发已白,内心深处的感慨油然而生,表现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思索。
“应是南风,湘浦正波涛”,此句描绘了南风拂面、江水潺潺的优美景象,既是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是对生命流动的隐喻。随后的“千古独醒魂在否”,则是诗人对历史与自身存在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思考。
最后,诗人在孤独中点燃香篆,弹奏《离骚》,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节日的欢庆,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细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年年端午又今朝。
- 每年端午节又到了,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
鬓萧萧。思摇摇。
- 鬓发已白,思绪纷乱,表达内心的感慨。
-
应是南风,湘浦正波涛。
- 描绘湘江的波涛及南风的温暖,生动的自然景象。
-
千古独醒魂在否,无处问,有谁招。
- 反思历史与灵魂的存在,表现孤独感与无助感。
-
何人帘幕倚兰皋。
- 询问有谁在美景中悠然自得,增添了人文情怀。
-
看飞桡。夺高标。
- 观赏飞舟,表现出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
饶把笙歌,供笑醉陶陶。
- 尽情享受音乐与欢笑,体现生活的乐趣。
-
孤坐小窗香一篆,弦绿绮,鼓离骚。
- 诗人在小窗前独坐,表现内心的孤寂与对文化的寄托。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如“年年端午”和“鬓萧萧”。
- 比喻:用“飞桡”比喻人生的追求与理想。
- 拟人:南风与湘江的描绘,使自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端午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人生孤独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端午:象征着传统文化与节日情怀。
- 鬓萧萧:代表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湘浦:寓意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 飞桡:象征理想与追求的渴望。
- 笙歌:代表生活的乐趣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端午节
- C. 春节
-
诗人描绘的自然景象是什么?
- A. 雪山
- B. 湘江
- C. 大海
-
“孤坐小窗香一篆”中,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孤独
- C. 忧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经典之作,表达对国家的忠诚与个人的苦闷。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诗作,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江城子(重午书怀)》同样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夜晚的宁静与孤独,后者则结合了节日与历史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词典与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