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酉岁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 其四》

时间: 2025-01-04 09:48:04

杀气缠中土,妖徵出泰阶。

架桥凌禹穴,投策暗秦淮。

匪兕歌何苦,非熊愿亦乖。

申胥虽有泪,无地寄余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杀气缠中土,妖徵出泰阶。
架桥凌禹穴,投策暗秦淮。
匪兕歌何苦,非熊愿亦乖。
申胥虽有泪,无地寄余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中原土地上弥漫的杀气,妖邪的征兆从泰山阶梯出现。人们架起桥梁,越过禹王的洞穴,暗中向秦淮地区投掷策略。兕(象)为何要歌唱,难道不是因为熊的愿望也变得乖戾吗?申胥(申包胥)即使流下眼泪,也无处寄托自己的思念。

注释

  • 杀气:指战争的气氛,暗指动荡不安的时局。
  • 妖徵:妖邪的征兆,预示着不安的局势。
  • 禹穴:指大禹的遗址或传说中的洞穴,象征着治水功勋与历史的沧桑。
  •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怪异与危险。
  • 申胥:指春秋时期的申包胥,因思念故国而泪流满面,象征着对故国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洪炎,生于宋代,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诗人,其作品多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己酉年(公元 1629 年),正值战乱频繁之际,诗人因避难而至龙潭院,内心充满对家国的忧虑与对故土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动荡的深刻思考。开篇的“杀气缠中土”,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紧张、压抑的氛围,仿佛能感受到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不安。接着“妖徵出泰阶”,更是将这种不安加深,妖邪的出现似乎预示着国家的危机与未来的不可测。

“架桥凌禹穴,投策暗秦淮”,这一句描绘出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采取的策略,表现出一种无奈与焦虑。诗中运用“匪兕歌何苦,非熊愿亦乖”,将兕和熊作为象征,表达了对不幸命运的感慨与无奈。最后的“申胥虽有泪,无地寄余怀”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悲剧结合,申包胥的泪水不仅是对故国的思念,也是对现实无力的控诉。

整首诗情感复杂而深邃,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变革的敏感与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值得反复咀嚼与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杀气缠中土:描绘出中原大地上笼罩着战争的阴霾。
  2. 妖徵出泰阶:妖邪的迹象显现,隐喻着国家的动荡。
  3. 架桥凌禹穴:人们为了生存,采取了各种措施。
  4. 投策暗秦淮:暗中进行策略布局,体现了阴险的政治斗争。
  5. 匪兕歌何苦:表达对不幸命运的无奈与苦涩。
  6. 非熊愿亦乖:即使是兽类,命运也变得乖戾,象征普遍的苦楚。
  7. 申胥虽有泪:借申包胥的泪水,表现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8. 无地寄余怀:无处倾诉心中情感,表现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杀气缠中土”比喻战乱的氛围。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兕与熊象征命运的变化与社会的动荡。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恐惧、对家国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杀气:象征战争的威胁与动荡。
  • 妖徵:代表不安的预兆与动乱的象征。
  • 禹穴:象征历史的承载与文化的传承。
  • :表现对故土的深切思念与无奈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杀气缠中土”主要指什么?

    • A. 自然灾害
    • B. 战争的气氛
    • C. 人心的惶恐
  2. “申胥虽有泪”中的申胥象征什么?

    • A. 对故国的思念
    • B. 对爱情的追忆
    • C. 对友谊的怀念
  3. 诗中提到的“妖徵”是指什么?

    • A. 自然现象
    • B. 不安的征兆
    • C. 美好的未来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洪炎的诗更多地表现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结合,而杜甫则侧重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希望,二者在表达方式与情感基调上存在差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洪炎研究》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