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春欲去》

时间: 2025-01-17 10:42:18

春欲去,如梦一庭空絮。

墙里秋千人笑语,花飞撩乱处。

无计可留春住,只有断肠诗句。

万种消魂多寄与:斜阳天外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施绍莘的《谒金门·春欲去》

春欲去,如梦一庭空絮。
墙里秋千人笑语,花飞撩乱处。
无计可留春住,只有断肠诗句。
万种消魂多寄与斜阳天外树。

白话文翻译:

春天就要离去了,如同梦中一庭空荡荡的柳絮。
墙里秋千上的人们欢声笑语,花瓣在风中纷飞,场面显得杂乱无章。
无奈之下,无法让春天停留,唯有那断肠的诗句来表达我的忧伤。
万千的愁苦都寄托在那斜阳下的远树之上。

注释:

  • 春欲去:春天即将过去。
  • 如梦一庭空絮:比喻春天的美好如梦幻般,庭院中飘荡着空荡的柳絮。
  • 墙里秋千人笑语:墙内秋千上的人们欢声笑语,表现出春日的热闹与快乐。
  • 花飞撩乱处:花瓣在风中乱飞,形象地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 无计可留春住:无法留住春天,表现出一种无奈。
  • 断肠诗句:含有悲伤和思念的诗句,表达诗人的情感。
  • 万种消魂:形容思念的愁苦,或失落的感受。
  • 斜阳天外树:夕阳西下,寄托诗人对春天离去的不舍和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施绍莘,明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诗人感受到春天即将离去的惆怅与无奈,借助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与人们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珍惜。

诗歌鉴赏:

《谒金门·春欲去》是施绍莘对春天即将逝去的一种感慨,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开篇“春欲去,如梦一庭空絮”,便以梦幻般的意象引入,营造出一种轻盈而又空灵的氛围。接下来的“墙里秋千人笑语,花飞撩乱处”,描绘了春日的欢愉,既展现了生机勃勃的场景,又为后面的伤感情绪埋下伏笔。

“无计可留春住,只有断肠诗句”一联,诗人表达了对春天流逝的无奈和悲痛,诗句成为他情感的寄托。这种情感的强烈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加动人,既有春天的美好,又有离去的惆怅。最后一句“万种消魂多寄与斜阳天外树”,则通过斜阳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眷恋与思念。

整体来看,诗歌在意象的运用、情感的表达上都极具层次感,展现了施绍莘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欲去,如梦一庭空絮:开篇以春天即将离去为主题,运用“如梦”比喻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2. 墙里秋千人笑语,花飞撩乱处:描绘了春日的欢快场景,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氛围。
  3. 无计可留春住,只有断肠诗句:表达了对春天流逝的无奈,诗句成为情感的寄托。
  4. 万种消魂多寄与斜阳天外树:通过斜阳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惋惜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梦,强调其短暂与虚幻。
  • 拟人:墙内的人欢笑,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生动感。
  • 对仗:如“人笑语”与“花飞撩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描写春天的美好与即将离去的惆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的敏感与细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美好的时光。
  • :暗示虚幻与易逝。
  • 秋千:象征童年和欢乐的时光。
  • :美丽而短暂,代表青春和生命的无常。
  • 斜阳:象征夕阳西下的意境,隐喻着时间的流逝与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欲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春天
    B. 对春天离去的惆怅
    C. 对夏天的向往
    D. 对秋天的喜爱

  2. “墙里秋千人笑语”中“墙里”指的是哪里? A. 墙外
    B. 花园
    C. 院内
    D. 城市

  3. 诗中提到的“断肠诗句”指代什么? A. 欢乐的诗句
    B. 伤心的诗句
    C. 描写春天的诗句
    D. 描写夏天的诗句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背景却是动荡的社会,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生的忧虑。
  • 李白的《静夜思》则通过孤独的思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施绍莘的抒情意境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欣赏》
  • 《明代诗人施绍莘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