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事近
往事与谁论,无语暗弹泪血。
何处最堪怜肠断,是黄昏时节。
倚楼凝望又徘徊,谁解此情切。
何计可同归雁,趁江南春色。
白话文翻译:
往事与谁可以诉说,我无言以对,只能暗自流泪。
哪里最令人心痛,正是黄昏的时刻。
我倚着楼台凝视,来回徘徊,谁能理解我的这份深情?
又有什么办法能像雁儿一样归去,趁着江南的春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往事:过去的事情。
- 无语:没有话可说,形容悲伤无奈。
- 弹泪血:指流泪如血,形容极度悲痛。
- 黄昏:傍晚时分,象征着失去和惆怅。
- 倚楼:依靠在楼上,表现出孤独和思念。
- 同归雁:与雁一起归去,象征团聚和归属感。
- 春色:春天的景色,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典故解析:
- 归雁: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思乡和团聚。雁在迁徙时常成群飞往南方,春天时又归来,寓意相聚与离别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意娘,南宋时期的词人,生平事迹不详,然而其作品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常表达对人生、爱情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多思故乡与离散之痛。作者通过对黄昏时分的描绘,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和情感的无奈。
诗歌鉴赏:
《好事近》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往事的深切怀念和对现实时光流逝的无奈。首句“往事与谁论,无语暗弹泪血”便道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伤,无法倾诉,只有泪水伴随心中的苦痛。黄昏时分的意象则为整首词增添了一层哀愁的色调,黄昏不仅是一天的结束,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失落。
在“倚楼凝望又徘徊,谁解此情切”中,诗人表现出对情感的渴望与无可奈何,倚楼的姿态暗示着一种静默的思索与期待,令人感受到那份深切的孤独与无助。最后两句“何计可同归雁,趁江南春色”则把思乡情与春日的美景结合在一起,既有对团圆的向往,又有对现状的无奈,寓意深远,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往事与谁论,无语暗弹泪血。”:回忆往事,却无人倾诉,内心痛苦化为泪水。
- “何处最堪怜肠断,是黄昏时节。”:黄昏时最让人心痛,也象征着告别与无奈。
- “倚楼凝望又徘徊,谁解此情切。”:倚楼远望,徘徊不定,深情无人理解。
- “何计可同归雁,趁江南春色。”:想归去如同雁鸟,但无计可施,只有春天的美景让人心生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流泪,形象生动地表现内心的痛苦。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如“倚楼凝望又徘徊”展现出对称之美。
- 拟人:赋予“雁”以情感,表现对团圆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无奈,情感深沉而细腻,表现出对爱情与团聚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昏:象征失去、告别与无奈。
- 楼台:代表着思念与眺望的空间。
- 江南春色:象征生机、希望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往事与谁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怀念 C. 愤怒
-
“黄昏时节”在此诗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新开始 B. 失落与无奈 C. 欢乐
-
诗中提到的“归雁”象征什么? A. 旅行 B. 思乡与团聚 C. 离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皆表达对往事的追忆与情感的细腻,却在表现手法上如李清照更显婉约,而郑意娘则更为直接与深沉。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