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渡洛水
作者: 皇甫冉 〔唐代〕
暝色赴春愁,归人南渡头。
渚烟空翠合,滩月碎光流。
澧浦饶芳草,沧浪有钓舟。
谁知放歌客,此意正悠悠。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
暮色降临,带来春天的愁绪,归来的旅人在南边渡口等候。
烟雾缭绕的沙洲,空中翠绿的山色交融,月光照在水面上,闪烁而流动。
澧水边上繁茂的芳草丛生,沧浪中有渔舟在漂流。
谁能知道这位放声高歌的客人,心中所思正是那种悠然的情怀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暝色:指昏暗的颜色,指夜色降临时的景象。
- 赴春愁:指因春天的到来而生出的愁绪。
- 渚烟:指沙洲上的烟雾。
- 空翠:形容山色的青翠,空灵而美丽。
- 滩月:指月光映照在水滩上的景象。
- 澧浦:指澧水的河岸。
- 沧浪:指大水或波涛汹涌的江河。
- 放歌客:指高歌的旅人,表达自由和洒脱。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渚烟”、“滩月”等意象是古诗词中常见的自然景象,常用以表达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诗作可能是在春天的某个傍晚,诗人怀着归乡的心情,站在洛水边,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归家的愁绪,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自然的沉思。
诗歌鉴赏:
《归渡洛水》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抒情诗。诗的开头用“暝色赴春愁”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宁静与愁绪,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与思念。接着,诗人描绘了水边的自然景色,渚烟与空翠的结合,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月光在水面的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诗人心中无尽的思绪。
澧浦的芳草和沧浪中的钓舟,更是增添了生活的气息,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最后一句“谁知放歌客,此意正悠悠”,则是诗人自我反思,表达了在这美丽的自然中,自己内心的悠然与孤独。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传达了春天的美好与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暝色赴春愁:夜色降临,带来了春天的愁苦。
- 归人南渡头:归来的旅人在南边的渡口准备渡水。
- 渚烟空翠合:沙洲上的烟雾与空中的翠色相互交融。
- 滩月碎光流:月光在水滩上闪烁、流动,似乎是被打碎了一般。
- 澧浦饶芳草:澧水岸边长满了芳香的草。
- 沧浪有钓舟:在波涛汹涌的水面上,有小舟在钓鱼。
- 谁知放歌客:谁能知道这个在放声高歌的人。
- 此意正悠悠:他的内心却是那样悠然自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澧浦饶芳草,沧浪有钓舟”,上下句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 比喻:月光“碎光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动态美。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主题思想:
诗歌围绕春天的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乡的思绪,表现了在宁静的自然中,个体的孤独和自由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暝色: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思绪的沉重。
- 春愁:代表着对春天的期待与惆怅。
- 渚烟、空翠:自然的和谐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 滩月、碎光: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瞬间。
- 芳草、钓舟:表现生活的闲适与诗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渡头”指的是哪里?
A. 北方
B. 南方
C. 东方
D. 西方 -
“滩月碎光流”中“碎光”的意思是?
A. 明亮的光
B. 破碎的光
C. 动态的光
D. 暗淡的光 -
诗中“放歌客”的心情是怎样的?
A. 忧愁
B. 高兴
C. 悠然
D. 愤怒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皇甫冉的《归渡洛水》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了内心情感的复杂性,前者侧重于春天的宁静与思乡,后者则是对历史的感慨与对亲人的思念,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视角。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