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石城戍望海寄诸暨严少府》

时间: 2025-01-04 12:38:36

平明登古戍,徙倚待寒潮。

江海方回合,云林自寂寥。

讵能知远近,徒见荡烟霄。

即此沧洲路,嗟君久折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石城戍望海寄诸暨严少府
平明登古戍,徙倚待寒潮。
江海方回合,云林自寂寥。
讵能知远近,徒见荡烟霄。
即此沧洲路,嗟君久折腰。

白话文翻译:

在明亮的日子里,我登上古老的城墙,倚靠着城墙,等待寒潮的来临。江水和大海正汇聚在一起,云层和山林显得格外寂静。怎能知道远近的情况,只能看到空中的烟雾缭绕。就在这无边无际的沧洲路上,叹息你已经久经风霜,饱受折磨了。

注释:

  • 平明: 明亮的天气。
  • 古戍: 古老的城墙或防御工事。
  • 徙倚: 站着或靠在某个地方。
  • 寒潮: 寒冷的潮水。
  • 江海: 指江河与大海。
  • 回合: 聚合、汇集。
  • 荡烟霄: 飘荡在空中的烟雾。
  • 沧洲: 指广阔的水域。
  • 折腰: 形容屈服或遭受挫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冉,唐代诗人,生平没有太多详细记载,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及对时局的感慨。他的风格清新,情感真挚,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在戍楼上眺望海景时的心情,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及对人生苦短、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描绘的景象与心境交融,表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困境的无奈。

诗歌鉴赏:

《登石城戍望海寄诸暨严少府》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和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人在古戍上俯瞩辽阔的江海,面临着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渺小,心中涌起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前两句“平明登古戍,徙倚待寒潮”描绘了一个清晰的画面:诗人站在古老的城墙上,等待着寒潮的到来,这一等便是对时光的感慨与无奈。接下来的“江海方回合,云林自寂寥”则展现了自然景色的辽阔与孤寂,江海汇聚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交汇与无常,而云林的寂寥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讵能知远近,徒见荡烟霄”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远方消息的渴望与无能为力,烟霄的荡漾让人感受到一种飘渺而又无奈的惆怅。最后一句“即此沧洲路,嗟君久折腰”以直白的言辞道出对友人的关心与惋惜,暗示着人生的艰辛与磨难,勾勒出一种深沉的友情和对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苦境的无奈,情感深邃而真挚,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明登古戍: 在晴朗的日子里,登上古老的城墙。
  2. 徙倚待寒潮: 倚靠着城墙,静静等待寒潮的来临。
  3. 江海方回合: 江水与大海正汇聚在一起。
  4. 云林自寂寥: 云层与山林显得格外寂静。
  5. 讵能知远近: 怎么能知道远方的情况。
  6. 徒见荡烟霄: 只看到空中的烟雾缭绕。
  7. 即此沧洲路: 在这无边无际的沧洲路上。
  8. 嗟君久折腰: 叹息你已经久经风霜,饱受磨难。

修辞手法:

  • 比喻: “江海方回合”象征着生命的交汇。
  • 拟人: “云林自寂寥”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 前后句的对比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与人生苦短的感慨,表现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戍: 代表历史与记忆。
  • 寒潮: 象征着生命中的困难与挑战。
  • 江海: 代表广阔的天地与生命的交汇。
  • 云林: 表达孤独与寂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平明”指的是什么天气?

    • A. 雨天
    • B. 晴天
    • C. 阴天
    • D. 雪天
  2. “江海方回合”中的“方”意为?

    • A. 旁边
    • B. 正在
    • C. 过去
    • D. 未来
  3. “讵能知远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安慰
    • B. 期待
    • C. 无奈
    • D. 开心

答案:

  1. B (晴天)
  2. B (正在)
  3. C (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 同样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但更多是对个人命运的感伤。
  • 王之涣《登鹳雀楼》: 描述辽阔的视野与壮阔的气魄,情感更为豪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