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传画阁空知晓,雨湿江城不见春。
堆案绕床君莫怪,已经愁思古时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微风轻轻拂过画阁,仿佛知道这里的寂寞;江城在细雨中显得愈加沉寂,春天的气息完全看不见。书桌堆满了书卷,环绕着床头,朋友你不要怪我,因为我早已心中愁思,如同古时的人一样。
注释:
- 风传:风送来的消息或气息。
- 画阁:装饰华丽的楼阁,常用以形容雅致的居所。
- 江城:指长江沿岸的城市,这里特指江边的城市。
- 堆案:指书案上堆积的书籍或文具。
- 愁思:忧愁的思绪。
- 古时人:古代的人,指那些因离愁别绪而感到忧伤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公元735年-约公元795年),字梦得,号阮亭,唐代诗人,晚唐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诗多描写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语言清新,风格婉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戴叔伦的晚年,正值唐朝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常感到孤独与忧愁。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当时的生活状况以及对友人的思念有关。
诗歌鉴赏:
《酬骆侍御答诗》展现了诗人对孤独与愁思的深刻体悟。开头两句通过描绘风和雨,营造出一幅静谧而略显忧伤的画面。风传画阁,给人一种空灵之感,仿佛是风在传递着无声的情感;而江城因雨而显得更加沉闷,春天的气息被湿气掩盖,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美好时光的缅怀。后两句则转向对友人的告白,虽然书桌堆满了古书、文卷,但诗人却无法摆脱内心的愁苦,甚至自叹与古人无异,表现出一种对于历史和时间的深刻反思。整首诗的意境流畅,情感真挚,透过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含着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进一步加深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传画阁空知晓:微风轻拂的画阁似乎能理解诗人的孤独情感。
- 雨湿江城不见春:细雨洒落在江城,使得春天的生机与希望难以显现。
- 堆案绕床君莫怪:书桌上堆满了书卷,环绕着床头,暗示诗人思绪纷乱。
- 已经愁思古时人:诗人自感愁苦,仿佛与古代的忧愁之人无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与“画阁”比作诗人内心的情感寄托,增添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风传画阁,以风的“知晓”来表达诗人的孤独情感。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愁苦的深刻感受,以及对历史与时间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象征着无形的情感与思绪。
- 雨:象征着忧愁与沉重的心情。
- 画阁: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华美而孤独。
- 江城:象征着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机缺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风传画阁”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寂寞
C. 激动
答案:B -
“雨湿江城不见春”中“春”象征着什么? A. 希望与生机
B. 冷漠与绝望
C. 忧伤与悲哀
答案:A -
诗人为何对“君莫怪”? A. 因为心情愉快
B. 因为心中有愁思
C. 因为有很多朋友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戴叔伦与李白的诗作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但李白的诗更多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豪放,而戴叔伦则更显细腻与愁苦。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风格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