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盩厔耿少府湋见寄》

时间: 2025-01-06 10:47:42

方丈萧萧落叶中,暮天深巷起悲风。

流年不尽人自老,

外事无端心已空。

家近小山当海畔,身留环卫荫墙东。

遥闻相访频逢雪,一醉寒宵谁与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盩厔耿少府湋见寄
作者:戴叔伦 〔唐代〕

方丈萧萧落叶中,
暮天深巷起悲风。
流年不尽人自老,
外事无端心已空。
家近小山当海畔,
身留环卫荫墙东。
遥闻相访频逢雪,
一醉寒宵谁与同。

白话文翻译

在这空旷的庭院里,落叶纷纷飘落,秋天的深夜,幽静的巷子里吹起悲凉的寒风。岁月无情,年华渐逝,人也渐渐老去;世事纷杂,心中却已感到空虚。我的家靠近小山,坐落在海边,身边只有环卫之人,栖息在墙东的阴影下。遥闻朋友前来拜访,频繁的雪花纷飞,醉卧寒夜,谁能与我同饮?

注释

  • 方丈:指一个安静的庭院或小院落。
  • 萧萧:形容落叶的声音,带有凄凉的感觉。
  • 流年:指时间的流逝。
  • 外事:指外界的事务、事情。
  • 环卫:指清洁卫生的人,暗指孤独与无助。
  • 荫墙东:指在墙的东面栖息,暗示生活的安静与隐蔽。
  • 寒宵:寒冷的夜晚。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落叶、寒风和孤独的心境,反映了唐代诗人对人生、岁月的感慨,以及对友谊的渴望。尤其是“遥闻相访频逢雪”一句,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期待与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戴叔伦,唐代诗人,字子真,号惭愧,生于公元735年,卒于公元791年。他以五言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与诗人个人生活的困顿时期。戴叔伦在诗中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对友人的思念及对孤独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悟和对友情的渴望。开篇以“方丈萧萧落叶中”引入,立即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伴随着秋风的吹拂,落叶在庭院中悄然飘落,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而“流年不尽人自老”则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岁月的流逝让人愈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接下来的“外事无端心已空”则表现了诗人对纷繁世事的无奈与心灵的空虚。诗中提到的家近小山、当海畔,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居所,仿佛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一片宁静。最后两句“遥闻相访频逢雪,一醉寒宵谁与同”则是对友谊的美好期盼,即使在寒冷的夜晚,也希望能有朋友相伴,分享醉意与温暖。这种情感的流露让整首诗在凝重中透出一丝温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方丈萧萧落叶中:描绘了秋天的庭院,落叶声萧萧,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2. 暮天深巷起悲风:夜晚的巷子里,寒风乍起,增加了孤独感。
    3. 流年不尽人自老:时间不断流逝,人在岁月中渐渐老去。
    4. 外事无端心已空:外界的事情纷繁复杂,心中却感到空虚。
    5. 家近小山当海畔:诗人的住所环境宁静,近于自然。
    6. 身留环卫荫墙东:身边只有清洁工人,暗示孤独的生活状态。
    7. 遥闻相访频逢雪:期盼友人常来,尤其在雪天。
    8. 一醉寒宵谁与同:在寒冷的夜晚,渴望有朋友陪伴共饮。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流年”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落叶、寒风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氛围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对生命无常的思索以及对友谊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落叶: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 寒风:代表孤独与悲伤的情感。
  • 小山与海: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安宁的渴求。
  • :象征纯洁和友谊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方丈萧萧落叶中”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热闹的节日
    • B. 凄凉的秋天
    • C. 友人的聚会
  2. 诗人对“流年”的感慨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

    • A. 时间的珍贵
    • B. 生命的短暂
    • C. 友谊的美好
  3. “遥闻相访频逢雪”一句中,雪象征着什么?

    • A. 生活的烦恼
    • B. 友谊的期盼
    • C. 冷漠的态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但更强调宁静与隐居的生活。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感,情感上较为深沉。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的意象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