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张南史
作者:戴叔伦
陋巷无车辙,烟萝总是春。
贾生独未达,原宪竟忘贫。
草座留山月,荷衣远洛尘。
最怜知己在,林下访闲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的生活场景:在简陋的巷子里没有车辙,烟雾缭绕的藤萝显得格外春意盎然。贾谊虽然才华横溢却未能施展,原宪也因贫困而被世人遗忘。诗人在草坪上坐着,月光洒落,远离繁华的洛阳尘埃。最让我怜惜的,是在林下能与知己相访的那种悠闲。
注释
字词注释
- 陋巷:指简陋的巷子。
- 车辙:车轮留下的痕迹,形容道路的繁忙。
- 烟萝:指烟雾缭绕的藤萝,表现春天的气息。
- 贾生:指西汉文学家贾谊,因遭贬而未能施展才华。
- 原宪:指原宪,汉代儒者,因贫困而不为人所知。
- 草座:指草编的座位,表示简单的生活。
- 荷衣:指洗净衣物,形象地表现出一种远离尘世的生活。
- 洛尘:指洛阳的尘土,象征繁华的都市生活。
典故解析
- 贾生和原宪:两位古代名人,分别代表了才华与贫困的对立,表现了诗人对才华未能施展的惋惜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745年-约800年),字景山,号松隐,唐代诗人,生于京兆,因家境贫寒,仕途不顺,常以诗歌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怀。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乡村田园景致。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生活困苦之时,诗人通过描绘简单的生活场景,表达对知己的珍惜和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张南史》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静谧的春日图景。诗人通过“陋巷无车辙,烟萝总是春”的描写,展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贾生独未达,原宪竟忘贫”则引入了历史人物,突出了才华与命运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知音的珍视。
“草座留山月,荷衣远洛尘”展现了诗人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是在逃避繁华社会的喧嚣,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最后一句“最怜知己在,林下访闲人”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知己的深情厚谊,认为在那样的静谧环境中,与知己相聚,才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全诗不仅有自然之美的描绘,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对友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特有的情怀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陋巷无车辙:在这简陋的小巷中没有车辙,意味着生活的清静与孤寂。
- 烟萝总是春:即使如此,烟雾缭绕的藤萝也让人感到春天的气息,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 贾生独未达:提到贾谊,表达了对才华未能施展的惋惜。
- 原宪竟忘贫:原宪的遭遇,进一步强调了社会对有才者的遗忘和对贫困的偏见。
- 草座留山月:草座上坐着,月光洒落,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荷衣远洛尘:在这宁静中,远离了繁华的尘世,表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
- 最怜知己在:表达了对知己的珍惜与渴望。
- 林下访闲人:在林下与知己相访,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简单和宁静比作“草座”,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贾生独未达,原宪竟忘贫”,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感情的表达。
- 意象:诗中通过“烟萝”、“草座”、“山月”等意象构建出一种宁静自然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宁静的环境和对知己的珍视,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友情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蕴含了对才华与命运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陋巷:象征简朴的生活状态,反映诗人对世俗浮华的淡泊。
- 烟萝: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带有自然之美。
- 草座:象征简单平凡的生活方式,体现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 山月:代表一种高洁、清明的境界,增强了诗的意境。
- 洛尘:象征繁华的都市生活,与静谧的自然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贾生”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贾谊
B. 贾政
C. 贾母
D. 贾宝玉 -
诗中“陋巷无车辙”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繁华热闹
B. 简单宁静
C. 喧嚣嘈杂
D. 贫困潦倒 -
最后一行“林下访闲人”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事业成功
B. 友谊
C. 财富
D. 名声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by 李白
- 《题临安邱氏庄》by 林逋
诗词对比 可以将《送张南史》与《静夜思》进行对比。两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思乡情的表达,但《送张南史》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静夜思》则更多地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