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惭愧兰芝女,还家恨解携。
如何伯鸾妇,翻作仲卿妻。
星月原同影,鸳鸯不独栖。
烛花随泪尽,愁听夜乌啼。
白话文翻译:
我感到羞愧,像那兰芝般的女子,归家时却无法解开心中的怨恨。
为何伯鸾的妻子,竟然反而成了仲卿的妻子?
星星和月亮本是同在一处的影子,鸳鸯却无法独自栖息。
蜡烛的光影随着眼泪而消逝,愁苦中只能听到夜里乌鸦的啼叫。
注释:
- 兰芝:指兰花,常用来比喻贤良淑德的女子。
- 伯鸾:指的是古代名将,代表着英俊的男子。
- 仲卿:指的是古代士人,常用作对文人的称呼。
- 鸳鸯:象征爱情的鸟类,通常成双成对。
- 烛花:蜡烛的火焰,象征着光明和希望,也与泪水形成对比。
典故解析:
“兰芝”一词出自《诗经》,用以比喻贞洁的女子;“伯鸾”和“仲卿”则是指两位历史人物,暗指对爱情和婚姻的不满与羡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孟齐(约1640-后1710),字子时,号芝山,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爱情和人生哲理,风格婉约清丽。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感情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女性在婚姻中所面临的困惑和无奈。
诗歌鉴赏:
《书怀寄夫子》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古诗。诗中,潘孟齐通过对兰芝女的自责与对比,表达了对爱情与婚姻的复杂感受。首句“惭愧兰芝女”即以兰芝象征纯洁的女子,暗示了作者对自己情感的愧疚。接下来的“还家恨解携”更是突显了回归家庭后无法摆脱的怨恨心理,表现了女性在情感纠葛中的无奈。
“如何伯鸾妇,翻作仲卿妻”中,借用历史典故,提出对爱情关系的反思,表明了嫉妒与失落的情感。“星月原同影,鸳鸯不独栖”则描绘了一种孤独的美,意指即使美好如星月般的爱情,也无法避免孤寂的存在。最后两句“烛花随泪尽,愁听夜乌啼”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愁苦与无奈,蜡烛的光辉与泪水交织,乌鸦的啼叫则增添了夜晚的凄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爱情、婚姻以及人生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而深沉,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惭愧兰芝女:自谦,感到惭愧,像兰芝花一样的女子。
- 还家恨解携:回到家中,心中满是怨恨,难以释怀。
- 如何伯鸾妇:为何伯鸾的妻子如此,暗指对爱的嫉妒。
- 翻作仲卿妻:反而成为了仲卿的妻子,表现如意与不如意的对比。
- 星月原同影:星星和月亮本是同影,象征着爱情的美好。
- 鸳鸯不独栖:鸳鸯成双,反映出孤独的心情。
- 烛花随泪尽:烛光伴随着眼泪消逝,暗示情感的悲伤。
- 愁听夜乌啼:在夜里听到乌鸦的啼叫,增加了凄凉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兰芝比作贞洁女子,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星月原同影,鸳鸯不独栖”,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烛花拟人化,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和婚姻的思考,揭示了女性在情感中的困境与无奈,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芝:象征贤良淑德的女性。
- 伯鸾、仲卿:历史典故,代表两种不同的爱情选择。
- 星月:象征美好而遥不可及的爱情。
- 鸳鸯:象征爱情的忠贞与美好。
- 烛花:象征短暂而易逝的美好时光。
- 乌啼:象征孤独和愁苦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兰芝”主要象征什么? A. 贤良淑德的女子
B. 忍耐的母亲
C. 忧伤的女子
D. 强势的女性 -
判断题:诗中“星月原同影”表达了对爱情的嫉妒。
A. 正确
B. 错误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烛花随泪尽”表达了对__的深刻感受。
答案:
- A. 贤良淑德的女子
- B. 错误
- 愁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 屈原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曹雪芹
诗词对比:
- 《离骚》与潘孟齐的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流露出对爱情和命运的思索,但《离骚》更为宏大,表达了个人与国家命运的关联。
-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之恋,展现了对理想爱情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类似于潘孟齐的情感纠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诗词创作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