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追和东坡)》
时间: 2025-01-01 12:07: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追和东坡)
作者:王之道〔宋代〕
湖上有佳色,黄菊傲霜秋。
一尊相属,谈咏彼此得无愁。
何处鲈鱼初荐,错俎金薤点鲙,
令我忆东州。
双鹭带斜日,飞下白萍洲。
晚风劲,吹残酒,袭破裘。
故人俱在,江左底事独淹留。
归去草堂侵夜,一点青荧灯火,
得句可忘忧。
欲识无穷意,终日倚城楼。
白话文翻译:
诗人描绘了湖上的美丽景色,黄菊在秋霜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傲然。与友人共饮畅谈,心中无忧。想起哪里有新鲜的鲈鱼,误以为是金色的薤点缀着美味的鲙鱼,勾起了对东州的怀念。夕阳斜照下,白鹭飞向白色的萍草洲。晚风劲吹,酒意渐消,竟然打破了外衣的温暖。老朋友们都在身边,唯有江左的往事让我独自沉淀。返回草堂,夜色渐浓,微弱的青灯火点亮,写下的句子使我忘却烦忧。想要领悟无穷的意境,便整日倚靠在城楼上。
注释:
- 佳色:美丽的景色。
- 黄菊:象征秋天的花,傲然于寒霜之中。
- 鲈鱼:美味的鱼,常用来代表美酒佳肴。
- 金薤:一种香料,点缀在美食上。
- 白萍洲:指白色的浮萍,寓意自然美景。
- 青荧灯火:指微弱的青色灯光,象征夜晚的宁静与思考。
典故解析:
- 东州:指东坡,苏轼的号,诗人在此缅怀与苏轼的友谊。
- 江左:指江南地区,历史文化名区,诗人对此地的情感深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怀。其风格多受苏轼影响,亦有追随和对话之意。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之道对苏轼的追思与怀念,体现了对友人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王之道的《水调歌头(追和东坡)》通过描绘湖上秋景、友人情谊,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对旧友的怀念。开头的“湖上有佳色,黄菊傲霜秋”,以自然景色引入,浓郁的秋意扑面而来,黄菊的坚韧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坚持与热爱。接着,通过与友人共饮的场景,流露出一种无忧无虑的洒脱,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诗中提到的“何处鲈鱼初荐”,不仅是对美食的向往,更是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而“双鹭带斜日,飞下白萍洲”则展现了一幅和谐的自然图景,诗人借此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细腻的晚风、酒意渐消的描写,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结尾处“得句可忘忧”传达了诗人对写作的热爱与寄托,诗歌成为了他忘却烦恼的良方。而“欲识无穷意,终日倚城楼”则是对未来的期许,表现出对人生、对艺术无尽的追求。
整首诗情景交融,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感慨,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湖上有佳色:描绘湖面美景,引起读者的视觉想象。
- 黄菊傲霜秋:黄菊在秋霜中依旧盛开,象征着坚韧与不屈。
- 一尊相属:与友人共饮,暗示着亲密的关系。
- 何处鲈鱼初荐:对美味的渴望,隐喻对往日生活的怀念。
- 双鹭带斜日:描绘飞向落日的白鹭,意象优美,增添了诗的韵味。
- 晚风劲,吹残酒:晚风呼啸,酒意渐消,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归去草堂侵夜:归家途中,夜色渐浓,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欲识无穷意:对更深层次意境的追求,表达诗人的执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结合,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晚风劲,吹残酒”,强调对比与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赋予情感,使诗句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象征宁静与思考。
- 菊:坚韧与不屈。
- 鲈鱼:美好回忆与生活的享受。
- 双鹭:自由与优雅。
- 青荧灯火:象征知识与思考的灯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黄菊傲霜秋”中的“傲霜”指的是什么?
- A. 傲然挺立
- B. 受霜打击
- C. 冷酷无情
- D. 迷茫无助
-
诗中提到的“鲈鱼”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美味与生活
- C. 自然
- D. 诗歌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追求?
- A. 财富
- B. 自由
- C. 无穷意境
- D. 权力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两者都展现了深厚的情感联系与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之道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