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东坡郭熙秋山示王觉民》
时间: 2025-01-17 09:11: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生最爱烟水閒,不知岁月磨江山。
干戈七载厌奔走,清霜夜入飞蓬间。
我家山水擅平远,未向郭熙见秋晚。
惊鸿断处抹微云,野水尽头横翠巘。
林塘绿净明拒霜,似与枫叶骄秋阳。
东坡山谷妙言语,珠主倍增山水光。
乱离记得承平日,政出多门事如发。
伤心北猗归何时,园苑荒凉万年石。
白话文翻译:
我这一生最爱那烟水朦胧的闲适,却不知岁月在悄悄磨损着江山。
经过七年的战乱我已厌倦奔波,清霜的夜晚我走进飞蓬之间。
我家山水的景色宽广而悠远,未曾向郭熙请教秋天的晚景。
惊鸿在断壁残云中轻轻擦过,野水尽头的地方横亘着青翠的山岭。
林塘的水清澈明亮,似乎在抵挡霜寒,与枫叶一起骄傲地迎接秋阳。
东坡山谷中那妙不可言的言语,犹如珠宝般增添了山水的光彩。
我依然记得那承平之日的乱离,政务繁杂如同发丝般缠绕。
伤心的是北归何时,园中的景致荒凉,万年石头静静矗立。
注释:
- 烟水:指雾气弥漫的水面,形容景色美丽。
- 干戈:指战争,干戈七载即经历了七年的战乱。
- 飞蓬:飞舞的蓬草,常用来象征漂泊和无定。
- 郭熙:指北宋画家郭熙,以山水画著称。
- 东坡:指苏轼,号东坡,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北猗:指北方的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之道,生活在宋代,以诗词闻名。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动荡的时代,诗人经历了战乱与政治动荡,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烟水、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烟水閒”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经历了七载干戈之后,诗人感到疲惫,尤其是“清霜夜入飞蓬间”的描写,传达了秋冬交替时节的寂寥与惆怅。诗人对家乡的山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尽管未曾向郭熙请教秋天的美景,但内心却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
接着,诗中描绘了“林塘绿净明拒霜”的景象,既展示了秋天的美丽,也暗含着对生活的反思。最后两句通过对承平日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无奈,流露出对归属感的渴望以及对岁月流逝的伤感。整首诗在音乐性和意象上都达到了一种和谐,既有自然的宁静,也有内心的思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平生最爱烟水閒:自述对自然的热爱,强调生活的闲适。
- 不知岁月磨江山:感叹时间的流逝与变迁。
- 干戈七载厌奔走:经历战争的疲惫与厌倦。
- 清霜夜入飞蓬间:描绘秋夜的寂静与冷清。
- 我家山水擅平远:对故乡山水的赞美与自豪。
- 未向郭熙见秋晚: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渴望。
- 惊鸿断处抹微云:描绘动静结合的美景。
- 野水尽头横翠巘:展现辽阔的自然景观。
- 林塘绿净明拒霜:描绘秋天的生机与清新。
- 似与枫叶骄秋阳:表现对秋天的自信与骄傲。
- 东坡山谷妙言语:提及苏轼,表达对其诗词的赞美。
- 珠主倍增山水光:比喻其言语为山水增添光彩。
- 乱离记得承平日:回忆和平时期的安宁。
- 政出多门事如发:形容政务繁杂,事情繁多。
- 伤心北猗归何时:流露出对归乡的思念与无奈。
- 园苑荒凉万年石:描绘荒凉的园林,表达对往昔的惋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珠主倍增山水光”,将言语比作珠宝,突显其价值。
- 对仗:整首诗在意象和句式上有较强的对称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基调复杂而深刻。
意象分析:
- 烟水:象征闲适与宁静,反映诗人心境。
- 飞蓬:代表漂泊与无定,暗示诗人成长的艰辛。
- 秋阳与枫叶:象征人生的成熟与辉煌,反映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 万年石:象征历史的沉淀与无情,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经历了多少年的战争?
- A. 三年
- B. 五年
- C. 七年
- D. 九年
-
诗中提到的“东坡”是指哪位著名文学家?
- A. 杜甫
- B. 李白
- C. 苏轼
- D. 白居易
-
诗人对故乡的山水持什么态度?
- A. 无所谓
- B. 自豪与赞美
- C. 不屑一顾
- D. 感到厌倦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之道《追和东坡郭熙秋山示王觉民》与苏轼《赤壁赋》: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刻体悟与对人生的思考,王之道更强调个人对自然的情感,而苏轼则结合历史与哲理,展现更为广阔的视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王之道诗文集》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