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闭关听剥啄,有客款蓬蒿。
谭垒万人敌,词源八月涛。
园蔬供菜甲,盘实饾桃毛。
冷淡琴书味,由来属我曹。
白话文翻译:
我闭门静听,外面鸟儿啄食的声音,有客人轻轻走来,踏过蓬蒿。
谈论着大事如同抵挡万人敌,言辞如同八月的潮水般奔涌。
园中的蔬菜供我享用,盘中盛着桃子和毛豆。
琴声和书卷的冷淡味道,向来是我所归属的。
注释:
- 闭关:关上门,表示隐居或专心致志。
- 剥啄:鸟啄食的声音,象征自然的清新。
- 款:款步而行,轻轻走来。
- 蓬蒿:野草,生长在荒地,象征朴素的生活。
- 谭垒:指谈论一些重大而艰难的事情。
- 万人敌:形容极大的困难或敌人。
- 词源:言辞的来源或根基。
- 冷淡:指情感的疏远或对事物的淡漠。
- 琴书:比喻文人生活中的乐趣。
典故解析:
- “谭垒万人敌”可以理解为讨论国家大事,实际上是借用古代战争中的比喻,表达对重大事务的思考。
- “词源八月涛”则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雅士在月夜中的吟唱,形象地描绘了文人对语言和文化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适,字孟英,号青松,宋代诗人,擅长诗、文、词,作品多反映出文人隐逸的生活与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客至》创作于洪适隐居生活时期,诗中表达了他对访客的欢迎和对隐逸生活的珍视,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客至》是洪适的代表作之一,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刻的情感与哲理。诗的开头“闭关听剥啄”,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享受着鸟鸣的清脆,与世无争。这种隐逸的生活状态与接待来客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洪适对于人际交往的开放与包容。
接着,诗中提到的“谭垒万人敌”则是一种对世事的深刻反思,显示出诗人对社会复杂局势的关注与思考。随后描绘的“园蔬供菜甲,盘实饾桃毛”则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体现了他坚守的朴素与真实。
最后一句“冷淡琴书味,由来属我曹”则展现了诗人对于琴书的淡然态度。这种冷淡不是对生活的无情,而是一种超然的智慧,表达了诗人在喧嚣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生活、友谊的观察,构建出一个和谐而宁静的世界,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闭关听剥啄:开头即设定了一个安静的环境,暗示诗人隐居的状态。
- 有客款蓬蒿:客人的到来打破了宁静,表现出诗人对社交的开放态度。
- 谭垒万人敌:深刻的思考与讨论,暗示诗人内心的复杂与深邃。
- 词源八月涛:比喻语言的丰富与生动,展现出诗人文人的气质。
- 园蔬供菜甲:简单的生活,诗人对日常饮食的满足。
- 盘实饾桃毛:描绘食物的美好,进一步强调生活的质朴。
- 冷淡琴书味:对琴书的冷淡,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 由来属我曹:最终回归自我,表达了对内心生活的认同。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谭垒万人敌”比喻重大事务的讨论。
- 对仗:诗句中有对称的结构,增加了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归隐生活与人际交往的平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友谊及内心世界的追求,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与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剥啄:鸟鸣,象征自然的生命力。
- 蓬蒿:野草,表达生活的朴素与自然。
- 琴书:象征文人生活的宁静与雅致。
- 蔬菜与桃毛:象征生活的简单与丰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闭关听剥啄”主要表达了什么? A. 隐居生活的宁静
B. 生活的喧嚣
C. 对朋友的排斥 -
“谭垒万人敌”中“万人敌”指的是什么? A. 社会的纷争
B. 生活的琐碎
C. 重大事务的讨论 -
诗人对琴书的态度是怎样的? A. 热爱
B. 冷淡
C. 不屑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自华的《静夜思》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洪适的《客至》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鹿柴》则着重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美。两者都展现了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及其相关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