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两日黄岩县,纷然百虑侵。
乍听幽鸟语,复起故园心。
冒热度峻岭,惮劳休茂林。
潮来知海近,三岛可能寻。
白话文翻译:
在黄岩县待了两天,纷杂的思绪不断侵扰。
偶尔听到幽鸟的啼鸣,便又想起故乡的情景。
在烈日下攀登高山,畏惧疲倦不敢进入茂密的森林。
潮水上涨时知道海洋就在附近,或许可以去寻找那三座小岛。
注释:
- 黄岩县:地名,位于浙江省,作者在此寓居或游历。
- 纷然:纷乱的样子,形容思绪杂乱。
- 幽鸟:指声音幽雅的鸟。
- 故园心:对故乡的思念。
- 冒热:在高温下冒险。
- 惮劳:害怕疲劳。
- 潮来:潮水上涨。
- 三岛:指靠近海边的三座小岛,可能是特指某些岛屿。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故园心”的表达常见于古诗词中,表现出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洪适,字子明,号惭愧,南宋时期的诗人和官员,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黄岩县,表现了作者在外游历时的思乡之情,以及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反映了宋代士人对归属感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黄岩道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思乡情怀的诗。诗的开头两句,作者用“纷然百虑侵”形象地表达了旅途中的内心挣扎,心中涌现的种种思绪让他难以平静。随即,幽鸟的啼鸣唤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这种自然的声音与内心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表现了游子对故园的深刻情感。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自己在烈日下攀登高山的艰辛,以及对茂林的畏惧,这不仅反映了他对自然环境的敏感,也暗示了他对人生旅途的感悟。最后两句“潮来知海近,三岛可能寻”,则将视野从个人的内心感受扩展到对大自然的观察,表现了他对未来的探索和对自然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两日黄岩县,纷然百虑侵”:在黄岩县待了两天,心中杂念纷扰。
- “乍听幽鸟语,复起故园心”:偶然听到鸟鸣,便想起故乡。
- “冒热度峻岭,惮劳休茂林”:在炎热中攀登高山,害怕疲惫不敢进入森林。
- “潮来知海近,三岛可能寻”:看到潮水上涨,知道海洋近在咫尺,或许可以去寻找小岛。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乍听幽鸟语,复起故园心”形成了上下句的对照。
- 比喻:用“幽鸟”象征自然的声音和思乡的情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游子在旅途中对故乡的思念,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体现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悟。
意象分析:
- 黄岩:象征游子的孤独与思考之地。
- 幽鸟:象征自然的声音,唤起对故乡的回忆。
- 峻岭:代表人生的艰难与挑战。
- 潮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暗示着对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岩县”在哪里? A. 浙江省
B. 江苏省
C. 广东省 -
“乍听幽鸟语,复起故园心”中,鸟鸣代表了什么?
A. 生活的烦恼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朋友的怀念 -
诗人攀登高山时的心情是什么?
A. 轻松愉快
B. 害怕疲劳
C. 兴奋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思乡之情,情感更加沉重。
- 《送元二使安西》:对友人离别的思念,情感与《黄岩道中》相似,都是对故土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读》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