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其一》

时间: 2025-01-06 16:19:36

南来北去经行惯。

历历关河长在眼。

仙山无树鹤书稀,沧海生波龙穴浅。

袖中剩有阴符卷。

醉里不辞游侠传。

借如李令拥旌旗,何似顾荣摇羽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 其一
作者: 文廷式 〔清代〕

南来北去经行惯。
历历关河长在眼。
仙山无树鹤书稀,
沧海生波龙穴浅。
袖中剩有阴符卷。
醉里不辞游侠传。
借如李令拥旌旗,
何似顾荣摇羽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游历经历的沉淀与感悟。北来南往的旅途已经习惯,眼前的关山河流历历在目。那仙山上无树,鹤的身影稀少;沧海波涛汹涌,龙穴却显得浅薄。袖中仍有阴符卷残留,醉酒中不愿辞别游侠的传说。与其像李令那样高举旌旗,不如像顾荣那样摇动羽扇,悠闲自得。

注释:

  • 南来北去:指四方游历,习惯了旅途的劳顿。
  • 关河:指山川河流,形容旅途中的壮丽景色。
  • 仙山无树:意指高远的山上没有树木,显得空旷冷清。
  • 沧海生波:指大海翻起波浪,形容海的浩瀚与变化。
  • 阴符卷:指道教经典,象征着深奥的哲理。
  • 游侠传:指游侠的故事,表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精神。
  • 李令:李广的后代,意指勇猛之人。
  • 顾荣:古代名士,象征着风雅与闲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廷式(约1620-1690),字希白,号孤山,清代诗人,擅长词作。其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游历和对自然的观察,表达内心的感慨与哲思。

诗歌鉴赏:

《玉楼春 其一》是文廷式的一首经典词作,展现了他在游历中的心得与感悟。诗中开篇便点明了诗人对旅途的熟悉与习惯,仿佛对四海为家的生活感到无奈却又乐在其中。接着,诗人以“仙山无树鹤书稀”的意象描绘出一种清冷而又高远的境界,似乎暗示着人世的孤寂与难觅的知音。而“沧海生波龙穴浅”则生动地表现出大海的浩瀚与深邃,同时又引发对人生命运的反思。

后半部分,诗人提到“袖中剩有阴符卷”,既表达了对道教哲学的追求,又暗含对人生的思考。而“醉里不辞游侠传”的豪情,则表现出诗人对自由与潇洒的向往,体现出一种不羁的精神。最后,诗人以李令和顾荣两位历史人物作比较,展现了他对英雄与雅士的不同认知,既渴望英雄的壮阔,又向往文人的悠闲。

整首词在对比中展现出诗人的内心矛盾与追求,既有对壮丽世界的向往,也有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性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来北去经行惯:习惯了南北往来的旅途。
  2. 历历关河长在眼:眼前依然清晰可见的山川河流。
  3. 仙山无树鹤书稀:仙山上没有树木,鹤的身影稀少。
  4. 沧海生波龙穴浅:大海翻起波浪,龙穴显得浅薄。
  5. 袖中剩有阴符卷:袖中仍有道教经典。
  6. 醉里不辞游侠传:醉酒中不愿告别游侠的故事。
  7. 借如李令拥旌旗:与李广一样勇猛。
  8. 何似顾荣摇羽扇:不如顾荣那样优雅闲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南来北去”与“历历关河”,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增加了诗的意象层次。
  • 对比:李令与顾荣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对不同人生观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旅途为背景,探讨了人的孤独、自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壮丽景色与悠闲生活的双重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关河:象征着人世间的艰难与壮丽。
  • 仙山:代表着理想与高远的追求。
  • 沧海:象征着人生的波折与深邃。
  • 阴符卷:代表着哲理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南来北去”指的是: A. 诗人对南北方的向往
    B. 习惯了旅途的生活
    C. 只去过南方

  2. 诗中提到的“阴符卷”代表: A. 一种书籍
    B. 道教经典
    C. 诗人的个人作品

  3. 诗人最后提到的李令和顾荣,主要是想表达: A. 对历史人物的崇拜
    B. 对不同人生观的思考
    C. 对英雄的向往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文廷式的《玉楼春》更加强调对旅途的独特感悟与哲理思考,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与个人内心的挣扎。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魅力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