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柳带得归字
作者: 史浩 〔宋代〕
渭水亭亭柳,春柔可绾衣。
烟添染黛色,风束舞腰围。
对影同心在,攀条解赐归。
行人系不住,结绶上王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渭水边的柳树,春天的柳条柔软得可以用来绾衣服。烟雾中,柳条仿佛染上了淡淡的黛色,微风中,它们像舞者一样妩媚地扭动。诗人和柳影相对而立,彼此心心相印,轻轻攀附柳条,寄托着归意。然而,来往行人却难以停留,唯有将绶带系在身上,继续前行向王畿。
注释:
- 渭水:指渭河,古代的一条重要河流。
- 亭亭:形容柳树直立而美丽。
- 绾衣:用柳条束衣,象征温柔和柔美。
- 烟添染黛色:形容柳树在烟雾中显得更加深邃、富有层次感。
- 风束舞腰围:描绘柳条在风中摇曳的姿态,仿佛舞者的腰带般轻盈。
- 对影同心在:与影子相对,心灵相通。
- 攀条解赐归:攀附柳条,寄托归家的愿望。
- 行人系不住:行人无法停留,象征匆忙的生活。
- 结绶上王畿:缠绕绶带,向王畿方向前行,代表离别和追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浩,字子美,号青华,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雅致,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常流露出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天,正值柳树发芽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对归乡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离别与思念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柳带得归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春天的渭水边对柳树的欣赏和对归家的思念。诗中的柳树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情感的寄托。起初,诗人将柳树描绘得亭亭而立,柔美可人,烟雾中的黛色更为其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这种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也让人联想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接着,诗人通过“对影同心在”的句子,表达了与柳树的情感共鸣,体现了内心的宁静和对归家的渴望。最后,行人的匆忙和无法停留,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对归宿的追寻。整首诗以柳树为线索,串联起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深情回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渭水亭亭柳,春柔可绾衣:描绘渭水边的柳树,春天的柳条柔软美丽。
- 烟添染黛色,风束舞腰围:在烟雾中,柳条显得更有层次,微风中如舞者般摇曳。
- 对影同心在,攀条解赐归:与柳影相对而立,心灵相通,寄托归家的愿望。
- 行人系不住,结绶上王畿:行人匆匆而过,无法停留,继续向前追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条比作舞者,生动形象。
- 拟人:柳树仿佛在与人对话,传达情感。
- 对仗:诗句中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故乡归属感的渴望,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柔美与生命力,常用于表达思念。
- 水:象征流动与变化,暗示人生的无常。
- 春:代表生机与希望,传递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渭水亭亭柳”的“亭亭”用来形容什么?
- A. 树的高大
- B. 树的美丽
- C. 树的茂密
-
“对影同心在”这一句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思乡情感
- B. 与柳树的心灵共鸣
- C. 自然的和谐美
-
诗中行人无法停留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A. 生活的忙碌
- B. 自然的规律
- C. 人生的短暂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思乡之情。
- 杜甫《春望》:描绘春天的景象与人生感慨。
诗词对比:
- 《柳带得归字》与《春望》:两首诗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但《柳带得归字》更侧重于个体情感的寄托,而《春望》则表现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