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圣神武文宪孝皇帝挽辞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8:08:13

赤伏膺符日,皇图若缀旒。

配天期祀夏,复古果兴周。

再造承三统,维新叙九畴。

世方知艺祖,燕翼有贻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赤伏膺符日,皇图若缀旒。
配天期祀夏,复古果兴周。
再造承三统,维新叙九畴。
世方知艺祖,燕翼有贻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抒发了对高宗皇帝的追思与缅怀。诗中提到“赤伏膺符日”,意指皇帝以赤色的威仪统治天下,象征着光明和权威;“皇图若缀旒”则比喻皇帝的伟大事业如同华美的旒旗,辉煌而不朽。接着提到“配天期祀夏”,强调皇帝在上天的庇佑下,期望能在夏季举行祭祀,以表达对祖宗的崇敬。而“复古果兴周”则指向对周朝的复兴,显示出皇帝的雄心壮志。诗的后半部分提到“再造承三统”,意指重新建立起对国家的统治,维新国家的各个领域。“世方知艺祖,燕翼有贻谋”则赞扬了皇帝的智慧和谋略,强调了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注释

  • 赤伏:指朝廷的威仪与权力,赤色象征着正义与光明。
  • 膺符日:膺,即承受,符日比喻皇帝的权威如同太阳一样光辉。
  • 皇图:指伟大的事业或计划。
  • 缀旒:旒,古代的华丽装饰,形容皇图的辉煌。
  • 配天:天意与神明的庇佑。
  • 复古:回归古代的治国理念。
  • 承三统:指继承周、汉、唐等朝代的统治理念。
  • 维新:更新、改革,使得各个领域焕发新的生机。

典故解析

  • 艺祖:指的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的治国理念影响了后世。
  • 燕翼:燕,指燕国,翼有保护的意思,象征着对国家的保护与发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字子安,号云峰,宋代诗人,曾任官职,作品多以抒情、咏物为主,风格清新,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追悼高宗皇帝而作,表现了诗人对皇帝政治成就的赞扬以及对其去世的哀悼,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皇权的崇敬。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多个层面展示了对高宗皇帝的高度赞美和深切怀念。开篇通过“赤伏膺符日”这样的雄浑意象,塑造了皇帝的威严与权力。接下来的“皇图若缀旒”则将皇帝的伟大事业与华丽的旒旗相提并论,显示出国家大业的壮丽与永恒。诗中提到的“配天期祀夏”,不仅表达了对上天的敬仰,也表现出重视传统与祭祀文化的态度,而“复古果兴周”则进一步强调了对古代治国理念的重视与传承。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再造承三统”,显示出对皇帝治国理政的认可,强调了其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最后,通过“世方知艺祖,燕翼有贻谋”,诗人赞美了皇帝的智慧与谋略,强调其在国家治理中的贡献。这首诗不仅是对皇帝的追悼,也是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的展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赤伏膺符日:意指皇帝的威仪如赤色的太阳,象征着权威与威严。
  2. 皇图若缀旒:形容皇帝的伟大事业如同华美的旒旗,辉煌而不朽。
  3. 配天期祀夏:期望在上天的庇佑下,举行祭祀,表达对祖宗的敬仰。
  4. 复古果兴周:回归古代的治国理念,希望能如周朝般繁荣。
  5. 再造承三统:重新建立起对国家的统治,传承以前的治国理念。
  6. 维新叙九畴:更新国家的各个领域,推动社会进步。
  7. 世方知艺祖:世人开始认识到开国皇帝的智慧与贡献。
  8. 燕翼有贻谋:强调皇帝的保护与发展国家的谋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皇帝的事业比作华丽的旒旗,增强了诗的形象感。
  • 对仗:如“赤伏膺符日,皇图若缀旒”,表现了音韵的和谐。
  • 排比:通过多层次的描述,展现了皇帝的伟大与深远影响。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高宗皇帝的追悼与赞美,体现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传达了对古代治国理念的尊重与传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赤伏:象征着权威与荣耀。
  • 皇图:代表伟大的事业与历史地位。
  • :象征华丽与辉煌。
  • 祭祀:体现对传统的尊重与传承。
  • 三统:标志着对历史治国理念的承继与发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史浩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赤伏膺符日”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皇帝的威严赞美
    • B. 对天地自然的崇敬
    • C. 对文化的追求
    • D. 对爱情的思考
  3. “复古果兴周”中的“复古”指的是什么?

    • A. 回归古代的治国理念
    • B. 追求古代的生活方式
    • C. 重新建立古代的文化
    • D. 追忆古代的英雄

答案

  1. C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史浩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对国家与历史有深刻的认识,史浩更注重对皇帝的个人崇拜,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民生的苦难。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