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来消瘦人惊怪,也拟强加餐。那堪连夜,圆辉胜雪,只自无眠。秋虫四野,笙歌隔院,都到窗前。声声叩我,沉钟记忆,尘锁心弦!
白话文翻译:
这位新来的人消瘦得让人惊讶,我也想强迫自己多吃一点。然而,怎能忍受这漫漫长夜,圆月的光辉胜过白雪,只有我独自失眠。秋虫在四野鸣叫,院子隔着的笙歌声,纷纷来到我的窗前。声声叩打着我,仿佛沉重的钟声唤起了我的记忆,尘封的心弦开始颤动。
注释:
- 消瘦:指身体消瘦,通常由于忧虑或病痛所致。
- 强加餐:勉强自己吃东西。
- 圆辉胜雪:指月光明亮,胜过雪的洁白。
- 无眠:无法入睡。
- 秋虫:秋天的虫鸣,通常代表秋季的气息。
- 笙歌:笙是一种乐器,歌声则是指唱歌的声音。
- 声声叩我:声音仿佛在敲打我,形容声音的触动。
- 沉钟记忆:沉重的钟声唤起回忆。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茅于美(1875-1940),字远尘,号梅溪,近现代诗人,生于浙江,曾留学日本,诗风多样,擅长词曲。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生活的动荡时期,表达了对故乡、往昔的思念和内心的孤独。
诗歌鉴赏:
《人月圆》是一首抒情的词,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传达了对生活的反思与对往昔的追忆。开篇以“新来消瘦人惊怪”引入,展现了诗人对自己身世变化的感慨,既有对他人眼光的敏感,也隐含了自身的无奈与焦虑。接着“那堪连夜,圆辉胜雪,只自无眠”,通过圆月与明亮雪光的比喻,表现出孤独与失眠的痛苦。
而后,秋虫的鸣叫与笙歌的声音交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悲凉的氛围,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孤寂。最后“声声叩我,沉钟记忆”,不仅是对回忆的追忆,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沉重。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自我内心的探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新来消瘦人惊怪”:诗人描述自己的消瘦,引发他人的惊讶,表现出自我意识的敏感。
- “也拟强加餐”:反映出对身体的强迫与无奈,暗示着内心的不安与惶恐。
- “那堪连夜,圆辉胜雪”:表现出夜晚的凄凉与孤独,月光的明亮反衬出内心的黑暗。
- “秋虫四野,笙歌隔院”:描绘秋天的声音,增添了情景的层次感。
- “声声叩我,沉钟记忆”:声音唤起内心深处的记忆,象征着对往昔的怀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圆辉胜雪”用月光来比喻明亮与纯洁。
- 拟人:将声音拟人化,表现出其对人的影响。
- 对仗:“秋虫四野,笙歌隔院”对称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围绕着孤独与怀旧,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的追忆。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内心情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圆月:象征孤独的思考与怀念。
- 秋虫:代表秋的声音,传递出时间的流逝。
- 笙歌:象征快乐与悲伤的交织。
- 沉钟:象征时间的沉重与回忆的深远。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新来消瘦”是指什么? A. 新来的朋友 B. 诗人的身体状况 C. 秋天的到来
- “那堪连夜,圆辉胜雪”中的“圆辉”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 “声声叩我,沉钟记忆”中的“沉钟”表现了什么? A. 时间流逝的沉重感 B. 快乐的回忆 C. 自然的声音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诗词对比:
- 比较茅于美的《人月圆》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月亮的情感,但茅于美更加强调孤独与怀旧,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爱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人茅于美研究》
- 《月亮的文化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