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气夹尘埃外,川行翰墨间。
忽忽未白首,去去忽青山。
琴在弦安用,人亡鹤不还。
竹林有前约,欲语泪先潸。
白话文翻译:
外面空气中夹杂着尘埃,我在河流与书墨之间行走。
时光飞逝,尚未白头,转眼又见青山。
琴弦依然在,然而人已逝去,仙鹤再也无法归还。
竹林中曾有约定,想要倾诉时泪水已先流下。
注释:
- 气夹尘埃外:气指空气,夹尘埃外形容外界环境的浑浊。
- 川行翰墨间:川行指在河流中行走,翰墨指书法或文学,表示在文学的世界中。
- 忽忽未白首:忽忽是形容时间的飞逝,未白首意指未到老年。
- 去去忽青山:去去形容离开的迅速,忽青山表示回首时又见到青山,象征时光的流逝。
- 琴在弦安用:琴依然在,但人已去,表示音乐仍在,但缺少了演奏者。
- 人亡鹤不还:人已经去世,鹤也无法再回,象征死亡的不可逆转。
- 竹林有前约:竹林中曾有约定,可能指与友人的约定。
- 欲语泪先潸:想要诉说却已泪流满面,表达悲伤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此诗为杨万里挽词,写于朋友去世之际,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与追思。诗中蕴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文远叔挽词》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悼亡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与惋惜。开头两句通过“气夹尘埃外,川行翰墨间”描绘出一种喧嚣与宁静共存的场景,既有对外界环境的描摹,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接下来的“忽忽未白首,去去忽青山”,则通过时间的流逝与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的中间部分“琴在弦安用,人亡鹤不还”,两句以琴和鹤作为象征,前者代表着友谊与艺术的传承,而后者则是象征生命的流逝,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诗人对逝者的追忆更加深刻。最后两句“竹林有前约,欲语泪先潸”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想要倾诉却无从开口的无奈与悲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现了对友人的怀念,也引发对人生无常的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气夹尘埃外:描绘了外界的环境,暗示内心的不安。
- 川行翰墨间:表达了诗人在书法与自然之间的徘徊。
- 忽忽未白首:感慨时间的流逝,尚未老去。
- 去去忽青山:青山象征不变的自然,反衬人生的短暂。
- 琴在弦安用:音乐的存在与人去世的对比,体现了失去的遗憾。
- 人亡鹤不还:生死的不可逆转,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
- 竹林有前约:对友谊的追忆。
- 欲语泪先潸:情感的压抑与悲伤的流露。
-
修辞手法:
- 比喻:琴与鹤的对比,象征着友谊与生命的流逝。
- 拟人:竹林的“前约”赋予了竹林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诗在字句上有对仗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友人的追思与生命无常的感慨,表达了人与自然、生命与时间之间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 尘埃:象征世俗与烦恼。
- 青山:象征不变的自然,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琴:象征艺术与友谊的永恒。
- 鹤:象征长生与自由,同时也暗示了逝去。
- 竹林:象征友谊与约定,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文远叔挽词》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之美
B. 对友人的怀念
C. 对爱情的追求 -
诗中“琴在弦安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落
C. 愤怒 -
诗中的“竹林有前约”暗示了什么?
A. 未来的希望
B. 对友谊的珍视
C. 生活的无常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文远叔挽词》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都涉及到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但杨万里的侧重点在于个人情感与友谊,而李白则更强调历史与个人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以上内容为《文远叔挽词》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优秀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