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欲宿石门,未到而风雨大作,泊灵星小》

时间: 2025-01-04 08:16:26

石门欲到更无疑,隔海风涛未可期。

到得石门非不好,只愁未到石门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明日欲宿石门,未到而风雨大作,泊灵星小
杨万里 〔宋代〕

白话文翻译:

在清明节那天,我本打算到达石门,然而尚未抵达,风雨却已骤然来临。只希望能顺利到达石门,然而我只担心在未到达石门之前可能会遭遇不测。

注释:

  • 石门:指代某个地名,可能是风景名胜。
  • 欲宿:想要过夜的意思。
  • 隔海:意指与目的地相隔较远,可能有海洋的阻隔。
  • 风涛:指风浪,形容天气恶劣。
  • 到得:到达的意思。
  • 非不好:并不是不好。
  • 只愁:只担心的意思。

典故解析:

“石门”在历史上可能有多重含义,它不仅是地名,也象征了旅途中的阻碍与挑战。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常常与扫墓、春游相结合,诗人以此为背景,表达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诗风清新明快,常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明节,作为游览和祭扫的时节,诗人计划前往石门,却由于突如其来的风雨而面临挑战,表现出对旅途的不安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叙述,传达了诗人清明节出行的心路历程。开头的“石门欲到更无疑”,表达了诗人对目的地的坚定信念,然而随即现实的“风雨大作”却突显了旅途的艰辛和不可预测性。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现实时局的无奈。最后一句“只愁未到石门时”,更是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显示出一种对旅途艰难的忧虑,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平和的心态,即便面临挑战,依然心怀希望。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石门欲到更无疑:表达了诗人渴望到达目的地的决心。
    • 隔海风涛未可期:描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旅途的不确定性。
    • 到得石门非不好:即便到达石门,旅途本身的艰辛也让人感到不快。
    • 只愁未到石门时:真正的忧虑在于未能顺利到达,体现了人对未来的担忧。
  2.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上下句相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通过自然现象(风雨)比喻旅途的艰难。
    • 拟人:风涛仿佛有意图阻止诗人,增添了旅途的紧迫感。
  3.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未来旅途的期待和对自然情况的忧虑。反映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同时也展现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石门:象征旅途的目的与希望。
  • 风雨:代表自然环境的不可控因素,预示着人生的不确定性。
  • 灵星小:可能暗示夜空中的星星,象征指引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石门”象征什么? A. 美好的未来
    B. 旅途的目的
    C. 旅行的结束

  2. 诗人为何感到忧虑? A. 因为风雨来临
    B. 因为未能到达石门
    C. 因为没有人陪伴

  3. 诗中提到的“清明”节意味着什么? A. 祭扫先祖的日子
    B. 春游的开始
    C. 宴会的日子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有相似之处,二者都描绘了自然与旅途的艰辛。杜甫通过描写战乱后的景象,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而杨万里则更侧重于个人旅途中的感受与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所不同,但都深刻反映了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