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长峰迳遇雨,遣闷十绝句
出得山来未见村,已知村近稍多田。
坐看云脚都垂地,回望峰头已入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出山后,未见村庄,却已知村庄近在咫尺,田地也多。坐下来看那云朵仿佛要低垂到地面,回头再看山峰,已经高入天际。
注释:
- 出得山来: 从山中走出来。
- 未见村: 还没有看到村庄。
- 已知村近: 只凭感觉就知道村庄近在眼前。
- 稍多田: 田地略多,暗示村庄的繁荣。
- 坐看云脚都垂地: 坐下来观看,云的底部似乎都快要接触到地面。
- 回望峰头已入天: 回头看山峰已经高耸入云,仿佛直入天际。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悟与哲思。诗中展现的云、山、田地,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元素,承载着人们对乡村生活的憧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出生于江西,后来成为官员。杨万里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行旅途中,正值其心情郁闷之时,遇雨而作,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过长峰迳遇雨,遣闷十绝句》是一首抒情与写景相结合的山水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开篇“出得山来未见村,已知村近稍多田”,勾勒出诗人从山中归来,虽未见村庄,却已通过田地的多寡感受到乡村的临近。这里,诗人巧妙运用“已知”一词,传达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对乡村的理解。
接下来的“坐看云脚都垂地,回望峰头已入天”,通过对云和山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壮丽。云层低垂,似乎要触及大地,给人一种压迫感,而山峰则高耸入云,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思考。
整首诗以云、山、田为意象,营造出一种气势磅礴的自然氛围,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观反思内心的烦闷,最终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诗的语言清新自然,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得山来未见村: 表达诗人从山中走出,尚未见到村庄,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已知村近稍多田: 通过观察周围的田地,诗人感知到村庄的存在,体现出一种敏锐的观察力。
- 坐看云脚都垂地: 诗人坐下来,观看天空,云的底部似乎要接触地面,表现出一种沉思的状态。
- 回望峰头已入天: 回首山峰,已高耸入云,形成一种对比,暗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云脚都垂地”,用云的“脚”来形容云的底部,形象生动。
- 对比: 云与山的高低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突显自然的壮丽与诗人内心的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内心的烦闷与思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 象征着变化与自由,反映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 山: 象征着坚定与高远,代表着诗人追求理想的精神。
- 田: 象征着丰盈与希望,暗示着乡村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出得山来未见村”的意思是什么? A. 已经到达村庄
B. 还没有看到村庄
C. 正在寻找村庄 -
诗中“坐看云脚都垂地”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绪? A. 快乐
B. 沮丧
C. 沉思 -
“回望峰头已入天”的意象有什么意义? A. 代表自然的雄伟
B. 代表村庄的繁荣
C. 代表诗人的烦闷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诗人朱熹的《春日偶成》
-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朱熹的《春日偶成》同样展现了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通过对高山与远景的描绘,表达了追求理想的情怀,具有较强的激励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