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金元度教授辞满赴部改秩》

时间: 2025-01-16 21:24:24

金华唐吕两儒先,夜半黄梅君并传。

不日经筵重坐席,蹔时黉舍冷无毡。

引班晓漏槐枫里,出宰春风桃李边。

莫遣垂杨知别恨,一篙新涨解归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金元度教授辞满赴部改秩
金华唐吕两儒先,夜半黄梅君并传。
不日经筵重坐席,蹔时黉舍冷无毡。
引班晓漏槐枫里,出宰春风桃李边。
莫遣垂杨知别恨,一篙新涨解归船。

白话文翻译:

送金元度教授辞满赴部改秩
金华和唐代的吕氏二位儒士,夜半时分传来您的消息。
不久后您将在经筵上重返座位,而此时学校却冷冷清清,没有了温暖的毡子。
清晨时分在槐树和枫树下引导班级,走出学校时正值春风桃李盛开的季节。
不要让那垂柳知道离别的惆怅,一只桨划动着新涨的水面,送我回归的小船。

注释:

  • 金华:指金华市,唐代的地方士人。
  • 唐吕:指唐代的吕氏家族,可能指代两位儒士。
  • 夜半黄梅:比喻在深夜时分传来消息,黄梅时节雨纷纷。
  • 经筵:指讲经的座位或场所,是文人聚会的地方。
  • 黉舍:指学校,古代的书院。
  • 引班:指带领学生,班级。
  • 桃李:常指学生,桃花李花盛开,象征春天的来临。
  • 垂杨:指垂柳,象征离别时的情感。
  • 一篙新涨:指小船在涨水中轻轻划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写实,常以小景寓大情,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杨万里为金元度教授送行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的祝福。随着金元度赴部改秩,诗人借景抒情,传达了离别的惆怅与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恰到好处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与金元度教授之间深厚的友谊。开篇即以“金华唐吕”引入,寓意着学术的传承与延续。接着,诗人描绘了即将重返经筵的金教授,展现了对其学术成就的钦佩与祝福。中间的“蹔时黉舍冷无毡”则流露出学校的清冷与空旷,暗示着金教授的离去将使校园失去生气。

“引班晓漏槐枫里,出宰春风桃李边”这一联,以春日的美景映衬出学堂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寓意着桃李满天下的期望。最后两句则是对离别的感慨,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不舍。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示了杨万里作为南宋诗人的独特风格与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金华唐吕两儒先:引入金元度教授,强调其学术地位。
  2. 夜半黄梅君并传:传来消息,暗示夜间的静谧与思念。
  3. 不日经筵重坐席:预示教授即将重返学术舞台。
  4. 蹔时黉舍冷无毡:校园冷清,暗含离别的失落。
  5. 引班晓漏槐枫里:描绘清晨的校园景象,表现师生情谊。
  6. 出宰春风桃李边:春天的美好象征,寓意桃李满天下。
  7. 莫遣垂杨知别恨:劝说柳树不要知道离别的伤感。
  8. 一篙新涨解归船:小船归航,象征着离别后的思念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桃李”象征学生。
  • 拟人:将垂柳赋予情感,增添离别的惆怅。
  • 对仗:如“引班晓漏槐枫里,出宰春风桃李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别与友情展开,表达了对金元度教授的敬意和不舍之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金华:象征学术与文化的传承。
  2. 黄梅:暗示春季的温暖与生机。
  3. 黉舍:象征求知的地方,代表着青年学子的奋斗。
  4. 桃李:象征学生,暗示师生之间的情谊。
  5. 垂杨:象征离别的惆怅,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华”和“唐吕”指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

    • A. 地名
    • B. 人名
    • C. 学术成就
    • D. 以上都是
  2. “蹔时黉舍冷无毡”中的“无毡”指的是什么?

    • A. 没有暖气
    • B. 学校冷清
    • C. 学习条件不足
    • D. 学生缺席
  3. 诗中提到的“出宰春风桃李边”暗示了什么?

    • A. 学校的美好环境
    • B. 教授的归来
    • C. 学生的茁壮成长
    • D. 以上都是

答案

  1. D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送别》:同样表达离别之情,但更为沉重,侧重对国家的忧虑。
  • 白居易《琵琶行》:虽以音乐为主题,但也涉及离别和思念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史》
  • 《宋代文学史》
  • 《杨万里诗文选》

通过以上内容的梳理与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送金元度教授辞满赴部改秩》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