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效刘琨舞,闻鸡乍起时。
月移花外影,句续梦中诗。
香烬金猊冷,风清玉漏迟。
宵深怜袖薄,兰露湿阶墀。
白话文翻译:
我不想像刘琨那样在清晨舞动,
当鸡鸣时我才猛然惊醒。
月光悄然移动,花影摇曳,
我在梦中续写着未完的诗句。
香烛的余烬冷却,金色的炭火熄灭,
清风徐来,玉漏滴水的声响变得缓慢。
夜深人静,我怜惜这薄薄的衣袖,
兰花的露水打湿了阶梯和庭院。
注释:
- 刘琨:东晋时期的名士,以其才华和舞姿闻名,此处用来对比自己不愿意舞动,表达一种淡泊宁静的心态。
- 乍起:突然醒来,形容醒来的状态。
- 月移花外影:指月光的变化,花影随之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 香烬:香烛燃尽后的余烬,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金猊:一种古代的香炉,通常用金属制成,象征着华贵。
- 玉漏:古代计时器,水滴逐渐流出,象征时间的流逝。
- 兰露:兰花上凝结的露水,象征清新与幽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归懋仪,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诗歌中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情感表达而受到后人的赞赏。其作品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夜起》创作于夜深人静之时,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夜的宁静,表达了对生命、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夜起》是一首描写夜晚静谧与内心细腻情感的诗。诗人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夜深人静时的思绪和情感。开篇通过对刘琨的提及,诗人自谦地表明自己不愿意在鸡鸣时起舞,而是选择在夜晚享受宁静,显示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随着诗句的深入,月光的变化、梦中的诗句、香烛的余烬和清风的轻拂,都渗透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敏感和对生活细节的珍惜。
在这夜深之际,诗人感受到衣袖的薄凉和兰露的湿润,象征着他内心的脆弱与敏感。诗的最后,兰露湿阶墀,透露出一种孤独的美感,仿佛在诉说着夜的深邃和人的孤独。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夜晚的独特理解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效刘琨舞:诗人以刘琨为例,表达自己不愿追求外在的喧嚣和舞动,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
- 闻鸡乍起时:在鸡鸣时刻醒来,暗示着清晨的来临,也象征着一种突如其来的觉醒。
- 月移花外影:通过描绘月光的移动,展现出夜晚的静谧与优雅。
- 句续梦中诗:在梦中继续写诗,反映出诗人思想的流动与灵感的涌现。
- 香烬金猊冷:香烛的余烬反映出时间的流逝,金猊的冷却象征着生活的逐渐平淡。
- 风清玉漏迟:清风拂过,滴水声变慢,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宵深怜袖薄:夜深人静,诗人对自己的薄衣感到怜惜,表达了内心的脆弱。
- 兰露湿阶墀:兰花的露水打湿了台阶,象征着自然之美与人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玉漏”比作时间的流逝,加深诗的意境。
- 拟人:月光的移动和风的轻拂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诗的情感。
- 对仗:如“香烬金猊冷,风清玉漏迟”,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夜晚宁静的珍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以及对内心脆弱的自省,体现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宁静、梦幻,常用于表达内心的思考。
- 兰:象征清雅和高洁,代表诗人对生活的追求。
- 香烬: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平淡。
- 露水:象征清新与脆弱,反映自然之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刘琨”指的是: A. 一位舞蹈家
B. 一位名士
C. 一位诗人 -
诗人选择在什么时刻醒来? A. 日出时
B. 鸡鸣时
C. 月圆时 -
“兰露湿阶墀”中的“兰”象征: A. 高贵
B. 清雅
C. 常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对比《夜起》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涉及夜晚的主题,但《夜起》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内心感受,而《月夜忆舍弟》则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两首诗在意象使用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