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元夜》
时间: 2025-01-03 02:22: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魂似水,浸翠帘百幅,峭寒难避。十里楼台,一夕风柔,吹下粉香都腻。盈盈画烛多情甚,照不破海棠浓睡。笑人生酒绿灯红,半是客中愁里。惆怅珠阑共倚。听车度曲巷,人醉花市。粉本乌阑,小字回环,只有红红能记。婵娟要斗人间影,略不避个侬姝丽。算近来几度销魂,第一落灯天气。
白话文翻译:
月亮的光辉像水一样,浸润着百幅翠绿的帘子,寒冷的气息难以避开。十里高楼,在这个夜晚风柔和,飘下的花香让人感到腻味。烛光摇曳,情意绵绵,却照不醒沉睡的海棠花。人生如梦,灯红酒绿中,有一半是醉客的愁绪。惆怅中与珠栏相依,听见车声经过曲折的小巷,人们在花市中陶醉。粉色的本子上小字回环,只有那红色的记忆令人难忘。嫦娥想要与人间的影子争辉,却不愿避开美丽的女子。近来多少次让我销魂,尤其是那初落灯时的天气。
注释:
- 月魂:指月亮的灵魂,形容月光。
- 浸翠帘:浸润着翠绿色的帘子,表现出月光的柔和。
- 峭寒:刺骨的寒冷。
- 十里楼台:指远方的高楼,描绘远景。
- 盈盈画烛:形容烛光摇曳,光影交错,情感深厚。
- 海棠浓睡:海棠花在夜色中沉睡,象征美好的事物被忽视。
- 珠阑:指栏杆,常用于描写美好场景。
- 婵娟:指美丽的女子或月亮的化身。
典故解析:
- 嫦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亮女神,象征美丽与孤独。
- 海棠:海棠花为春天的象征,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或春天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颂万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他的诗风灵动,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宵节夜,描绘了作者在这一节日中的感受,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元夜的景象,展现了月光下的美丽与愁绪。诗的开篇“月魂似水,浸翠帘百幅”,以月光的柔和和寒冷的对比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迷人的氛围。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将十里楼台的景致与风柔夜色结合,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中。
“盈盈画烛多情甚,照不破海棠浓睡”,此句通过烛光的无力照亮沉睡的海棠,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遗憾,寓意在繁华的背后,是难以唤醒的沉寂与孤独。
接下来的描写“笑人生酒绿灯红”,则转向对人间繁华的感慨,展示了酒醉与灯红的热闹,却也暗含愁绪,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思。
最后,诗人以“算近来几度销魂,第一落灯天气”的自问自答,收束全诗,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突显了节日的欢愉与个人的孤独之间的矛盾。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透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元宵佳节的欢愉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魂似水:月光如水般柔和。
- 浸翠帘百幅:月光照耀在百幅绿色的帘子上。
- 峭寒难避:冷风刺骨,令人难以躲避。
- 十里楼台:远处高楼耸立,景色宜人。
- 一夕风柔:今夜微风轻柔。
- 吹下粉香都腻:花香扑鼻,却让人觉得腻味。
- 盈盈画烛多情甚:烛光摇曳,情感深厚。
- 照不破海棠浓睡:无法唤醒沉睡的海棠花。
- 笑人生酒绿灯红:人生如梦,酒色灯红的热闹。
- 半是客中愁里:其中一半是客人的愁绪。
- 惆怅珠阑共倚:惆怅地倚着栏杆。
- 听车度曲巷:听见车声经过曲折的小巷。
- 人醉花市:人们在花市中陶醉。
- 粉本乌阑:粉色的本子上小字交错。
- 只有红红能记:唯有那红色的记忆令人难忘。
- 婵娟要斗人间影:嫦娥想与人间的影子争辉。
- 略不避个侬姝丽:不愿避开美丽的女子。
- 算近来几度销魂:回想近来多少次让我销魂。
- 第一落灯天气:尤其是那初落灯时的天气。
修辞手法:
- 比喻:“月魂似水”将月光比作水,形象生动。
- 拟人:“烛光摇曳,情意绵绵”赋予烛光以情感。
- 对仗:如“酒绿灯红”,形成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元宵佳节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节日的欢愉与个人的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纯洁、美好与孤独。
- 海棠:象征美丽与脆弱。
- 烛光:象征温暖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元宵节
- C. 端午节
-
“月魂似水”中的“月魂”指的是什么?
- A. 月亮的灵魂
- B. 月亮的影子
- C. 月亮的光辉
-
诗中“惆怅珠阑共倚”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无奈
答案:
- B. 元宵节
- A. 月亮的灵魂
- B.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诗词对比:
- 程颂万的《疏影 元夜》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都描绘了元宵节的夜景,但程颂万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辛弃疾则表现出对美好夜景的赞美与热闹的描写。两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