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令》

时间: 2025-01-05 08:10:27

梦香庭院,是谁写出,洗妆风露。

恰殢云无影,禁烟有约,管得诗魂住。

寻春不道天涯暮。

暮春归又误。

恁阑干一角,冥冥澹月,照断愁来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香庭院,是谁写出,洗妆风露。恰殢云无影,禁烟有约,管得诗魂住。寻春不道天涯暮。暮春归又误。恁阑干一角,冥冥澹月,照断愁来路。

白话文翻译:

在梦中香气弥漫的庭院里,究竟是谁在写下这清晨的露水?恰好云彩无影无踪,烟雾被禁锢在某个约定之中,能够让我的诗魂安住。寻春之时却不觉已至天涯的黄昏,暮春时节又错过了归期。那斜靠在栏杆的一角,朦朦胧胧的淡月,照亮了我愁苦的归路。

注释:

  • 梦香庭院: 指的是梦中充满香气的庭院,表现梦境的美好与幻想。
  • 洗妆风露: 意指清晨的露水如同洗去妆容一般清新,形容自然的美丽。
  • 殢云: 意为“缠绕的云”,表现云雾的缥缈。
  • 禁烟有约: 可能指与某种约定有关的烟雾,表现一种氛围。
  • 诗魂: 指诗人的灵感和创作激情。
  • 天涯暮: 形容时光的流逝,春天已尽,天边已暗。
  • 恁阑干一角: 指在栏杆的一角,表现一种孤独的状态。
  • 冥冥澹月: 指朦胧的淡月,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典故解析:

此诗中虽无显著的历史典故,但“春”作为主题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着美好与生机,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嗣绾,清代诗人,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呈现出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

创作背景:

《探春令》创作于清代,正值春夏之交,诗人以春天的美景为背景,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探春令》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起首一句“梦香庭院”,即将读者带入一个梦幻的境界,庭院的香气弥漫,仿佛是春天的气息在梦中萦绕。而“是谁写出,洗妆风露”则让人联想到清晨的露水,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这种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受,充分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艺术触觉。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寻春不道天涯暮”展现了对春天的追寻与无奈,时光的流逝使得春天的美好似乎触不可及。而“恁阑干一角,冥冥澹月”则通过栏杆与月亮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情感,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惘。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与淡淡的忧伤,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与深厚的情感基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梦香庭院: 描述一个充满香气的梦境,暗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是谁写出,洗妆风露: 询问是谁创造了这种美丽的清晨景象,表现诗人对自然的感动。
  • 恰殢云无影,禁烟有约: 对云朵和烟雾的描绘,表现出一种缥缈的气氛。
  • 寻春不道天涯暮: 表达时间的流逝与对春天的追寻,令人感到无奈。
  • 暮春归又误: 指的是在暮春时节错过了归来的机会。
  • 恁阑干一角,冥冥澹月: 通过栏杆与月亮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照断愁来路: 月光照亮了诗人内心的愁苦,表现出对过往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 “洗妆风露”比喻清晨的露水,形象而生动。
  • 拟人: 诗中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 诗中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围绕着春天的美好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逝去的惋惜,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庭院: 代表着宁静与美好,象征着内心的安宁。
  • 春天: 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月亮: 代表孤独与思考,象征着对往事的回忆与反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梦香庭院”指的是什么?

    • A. 真实的庭院
    • B. 梦中的美好景象
    • C. 诗人的家
    • D. 一种植物
  2. “寻春不道天涯暮”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春天的失落
    • B. 对秋天的期待
    • C. 对夏天的喜爱
    • D. 对冬天的厌恶
  3. 诗中“冥冥澹月”描绘了什么?

    • A. 明亮的白昼
    • B. 朦胧的月光
    • C. 烈日骄阳
    • D. 繁星满天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夜泊牛津》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探春令》均以春天为主题,但前者更侧重于描绘自然的美,而后者则更注重抒发内心的情感与孤独感。
  • 《静夜思》 - 李白,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出诗人对过往的思考与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诗选》
  • 《古典诗词解析》
  • 《刘嗣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