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王园)》

时间: 2025-01-19 20:03:24

南陌柔桑,粉墙低见谁家女。

燕飞莺语。

依约提篮去。

老觉多情,梦也无分付。

君知否。

楚襄何处。

一段阳台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王园)
作者: 韩淲 〔宋代〕
南陌柔桑,粉墙低见谁家女。
燕飞莺语。依约提篮去。
老觉多情,梦也无分付。
君知否。楚襄何处,一段阳台雨。

白话文翻译:

在南边的小路上,柔软的桑树掩映着,低矮的粉墙外可以看到哪家女子。
燕子在飞,黄莺在鸣,依稀看到她提着篮子离去。
老夫我感到多情,然而梦中也无处倾诉。
你可知道吗?楚地的襄阳在哪里,正好一段阳台下的细雨。

注释:

  • 南陌:南边的小路。
  • 柔桑:柔和的桑树。
  • 粉墙:涂有粉的墙壁。
  • 燕飞莺语:燕子飞翔,黄莺歌唱的声音。
  • 依约:依稀地。
  • 提篮:提着竹篮。
  • 老觉多情:年长的人感到多情。
  • 分付:倾诉。
  • 君知否:你知道吗?
  • 楚襄:楚地的襄阳,古代地名。
  • 阳台雨:阳台上的细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淲(或作韩洵)是宋代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其词风清新婉约,常以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物相结合,营造出悠远而深邃的意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社会背景是南宋时期,文人们多以词抒情,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感悟。诗中描绘了一个温柔的场景,表达了词人对青春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点绛唇(王园)》是一首描绘温柔情景、流露多情感慨的词作。开篇以“南陌柔桑”引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柔和的桑树和粉墙勾勒出一种温婉的气氛。词人通过“谁家女”的提问,引发读者的好奇,似乎在表达对那位女子的思念和向往。

接着,词中“燕飞莺语”描绘了生动的自然场景,燕子和黄莺的鸣叫声与女子的出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的画面。提篮而去的女子,仿佛在词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他感到多情又无处倾诉。此时,他的情感已化为梦中场景,却又无法将其传达。

结尾处“君知否。楚襄何处”让人感受到一种惆怅与无奈,仿佛在询问有谁能理解他的情感,楚襄的雨意象则进一步渲染了忧伤的氛围。这首词通过景物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层次,令人沉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陌柔桑”:描绘的是南边的小路上柔和的桑树,暗示着美好的春光。
  • “粉墙低见谁家女”:通过低矮的粉墙,勾勒出女子的依稀身影,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 “燕飞莺语”:展现生动的自然景象,象征青春与生命的活力。
  • “依约提篮去”:女子轻巧地提着篮子,行动轻盈,给人以灵动之感。
  • “老觉多情”:词人感到自己多情,可能暗示年岁已高但情感依旧。
  • “梦也无分付”:即使在梦中也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表现了一种孤独。
  • “君知否”:反问句,表达对对方的期许与渴望。
  • “楚襄何处,一段阳台雨”:最后一句以地名和天气描绘,增添了一种思念的情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与自然景物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拟人:燕子和黄莺似乎在与人对话,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词中“燕飞莺语”与“依约提篮”形成对仗,加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物,表达了词人对青春、爱情的感慨与思索,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柔桑:象征着温柔与青春。
  • 粉墙:代表着女子的纯洁与宁静。
  • 燕飞莺语:生动的自然象征,体现生命的活力。
  • 提篮:暗示着生活的日常与细腻。
  • 阳台雨:象征着思念的雨滴,渗透着忧伤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南陌柔桑”指的是: a. 一条南边的小路
    b. 一片桑树的园子
    c. 一个女子的家
    答案:a

  2. 词人对女子的感情是: a. 高兴
    b. 多情
    c. 无聊
    答案:b

  3. “君知否”中的“君”指的是: a. 女子
    b. 朋友
    c. 读者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抒发对爱情的思念,但更显直白。
  • 柳永的《雨霖铃》:在情感的表达上更为细腻,情景交融。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