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雪霁偕友人赵二安鸥亭小集》

时间: 2025-01-01 14:10:49

冰毫欲展未全舒,轻暖轻寒怅索居。

春到鸥亭人似燕,水连鹤埠婢如鱼。

天光云影分题处,花坞江村晚照余。

最是宏农吟兴好,庭前蕙草雪消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春雪霁偕友人赵二安鸥亭小集
作者: 徐炳 〔清代〕

冰毫欲展未全舒,
轻暖轻寒怅索居。
春到鸥亭人似燕,
水连鹤埠婢如鱼。
天光云影分题处,
花坞江村晚照余。
最是宏农吟兴好,
庭前蕙草雪消初。

白话文翻译

初春时节,雪刚刚融化,寒意未去,心中感到一丝惆怅,只得独自居住。春天来到了鸥亭,游人如燕子般欢快,水边的鹤埠,仿佛水中的鱼儿般灵动。天光和云影在题诗的地方交错,美丽的景色映照着花坞和江村的余晖。此时,最能感受到农人吟唱的乐趣,庭前的蕙草也在春雪消融之际悄然生长。

注释

  • 冰毫:指冰雪,形容初春时节的寒冷。
  • 轻暖轻寒:形容春天的气温变化,既温暖又寒冷。
  • 鸥亭:指的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地方,适合游玩和聚会。
  • 鹤埠:水边的地方,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婢如鱼:形容景色生动,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 宏农:指农民,反映了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典故解析

“鸥亭”在古诗中常用来指代美好的自然环境,象征着恬静与悠然。诗中提到的“轻暖轻寒”是描绘春天转换的气候,蕴含了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炳(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诗风清新自然,常描绘田园生活与自然景观。他的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及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初春,正值雪霁之际,诗人和友人赵二安在鸥亭小聚,借此机会抒发对春天的期待与惆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融入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与思考。首句“冰毫欲展未全舒”描绘了初春时节,冰雪尚未完全消融,给人一种寒意未去的感觉。接下来,诗人通过“轻暖轻寒怅索居”深入表达了对寒冷与孤独的感受,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情绪。

随着诗的推进,春天的气息逐渐显现,诗人描绘了“春到鸥亭人似燕”的景象,仿佛春天带来了生机与欢快,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水边的“鹤埠”与“婢如鱼”则进一步展现了自然中的生动与灵动,生机盎然。

后面几句“天光云影分题处,花坞江村晚照余”渲染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黄昏,诗人沉浸在这幅画面中,感受到农人吟唱的乐趣,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庭前蕙草雪消初”则在结尾处以细腻的观察结束,暗示着春天的真正到来,给人以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流露,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冰毫欲展未全舒:初春时节,冰雪尚未完全消融,描绘寒冷的气候。
  2. 轻暖轻寒怅索居:温暖与寒冷交替,诗人感到孤独与惆怅。
  3. 春到鸥亭人似燕:春天来临,游人如燕子般欢快,展现生机。
  4. 水连鹤埠婢如鱼:水边的景象生动,人与自然和谐。
  5. 天光云影分题处:天光与云影交错,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象。
  6. 花坞江村晚照余:花坞与江村在夕阳下美丽动人。
  7. 最是宏农吟兴好:农人吟唱的乐趣最为动人。
  8. 庭前蕙草雪消初:春雪融化,庭前的蕙草开始生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似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
  • 拟人:如“婢如鱼”,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画面感。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赞美春天的美好与生机,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情感流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冰毫:象征寒冷与冬季的残留。
  2. 鸥亭:代表春天的到来与自然的美好。
  3. 鹤埠:象征着宁静的水边生活。
  4. 花坞:代表着春天的繁花似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徐炳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鸥亭”象征什么?

    • A. 冬天
    • B. 春天
    • C. 秋天
  3. 诗中“轻暖轻寒”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兴奋
    • B. 惆怅
    • C.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美好,但更侧重于晨曦的清新与宁静。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表达对春天的欣喜与对自然的热爱,风格略显豪放。

通过比较两首作品,可以看出徐炳作品中的细腻与温柔,而其他作品则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丰富了春天题材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