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沼寺》

时间: 2025-01-17 08:48:34

夜色清无滓,虚凉月满亭。

萤飞时度竹,鱼跃乍翻萍。

冉冉云归尽,霏霏露欲零。

劚谈浑得趣,相对两忘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碧沼寺
作者: 刘大纲 〔宋代〕

夜色清无滓,虚凉月满亭。
萤飞时度竹,鱼跃乍翻萍。
冉冉云归尽,霏霏露欲零。
劚谈浑得趣,相对两忘形。


白话文翻译:

夜色清澈,没有一丝杂质,虚凉的月光洒满了亭子。萤火虫飞舞在竹林之间,鱼儿偶尔从水面跃起,打翻了浮萍。渐渐地,云彩慢慢地散去,细细的露珠似乎要滴落。我们在这里轻松地交谈,彼此相对,忘却了自己的形体。


注释:

字词注释:

  • 无滓:没有杂质,形容夜色清澈。
  • 虚凉:虚空而凉爽,形容月光的清冷。
  • :萤火虫,常在夏夜飞舞。
  • 乍翻:突然翻起,形容鱼儿跃出水面的瞬间。
  • 冉冉:缓缓地,形容云彩逐渐消散的样子。
  • 霏霏:形容细小的露水,轻盈而柔和。
  • 劚谈:轻松愉快的交谈。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直接典故,但“云归尽”、“露欲零”可以引申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大纲,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观察与对闲逸生活的追求。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夜晚,可能是在游览碧沼寺时,诗人被自然的宁静与美丽所吸引,借此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碧沼寺》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诗的开头描绘了清澈的夜色和明亮的月光,给人一种空灵、寂静的感受。接着,萤火虫和鱼儿的动态描写,生动地展示了夜晚的生命气息,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有趣。

“冉冉云归尽,霏霏露欲零”两句,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也传达出时间流逝的感受。随着云彩的散去和露珠的欲滴,诗人似乎感受到了一种轻柔的惆怅,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最后两句“劚谈浑得趣,相对两忘形”,诗人通过与友人相对而谈,表达了心灵的交流与忘却烦恼的快乐。此时,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忘却了世俗的纷扰,显得愈加宁静和美好。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精神寄托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色清无滓:夜晚的色彩清晰而无杂质,给人一种纯净的感觉。
  2. 虚凉月满亭:月光洒满亭子,显得冷清而美丽。
  3. 萤飞时度竹:萤火虫在竹林间飞舞,增添了夜晚的生机。
  4. 鱼跃乍翻萍:鱼儿突然跃出水面,打翻了漂浮的浮萍,描绘出活泼的自然场景。
  5. 冉冉云归尽:云彩缓缓消散,暗示时间的流逝。
  6. 霏霏露欲零:细小的露水似乎要滴落,增强了画面的灵动感。
  7. 劚谈浑得趣:轻松的交流让人感到趣味盎然。
  8. 相对两忘形:彼此相对,忘却了形体的存在,体现了心灵的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月满亭”比喻宁静的夜晚,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拟人:将“萤飞”和“鱼跃”赋予了生命,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句对称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色:象征宁静、清澈。
  • 月光:象征清冷与美丽。
  • 萤火虫:象征生命的活力与童趣。
  • 鱼儿:象征自然的灵动与欢乐。
  • 云彩: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露水:象征清新、纯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夜色清无滓”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宁静清澈
    B. 混乱无序
    C. 热闹喧嚣

  2. “鱼跃乍翻萍”中的“乍翻”是什么意思?
    A. 慢慢翻起
    B. 突然翻起
    C. 不翻

  3.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与闲适生活的向往
    B. 对城市生活的批判
    C.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但更侧重于秋天的萧瑟。而刘大纲的《碧沼寺》则在夏夜的背景下,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