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因葳蕤拥绣衾,恍随仙子别红尘。
问谁幻入杂胥境,千古风流造孽人。
白话文翻译
春天因为繁花似锦而被绣被包围,仿佛仙子在红尘外游离。
我不禁问,谁又幻入那纷杂的境地,千古流传的风流人物竟是造孽之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葳蕤:形容草木繁盛、茂密的样子。
- 绣衾:指绣制的被子,象征富贵、华丽。
- 恍:似乎、仿佛的意思。
- 仙子:指神话传说中的美丽女子,常常与超脱尘世的意象相连。
- 红尘:比喻人间的纷扰与世俗。
- 杂胥境:形容复杂、混乱的境地。
- 千古风流:指历史上那些风流人物,通常是指才子佳人。
- 造孽人:指做出坏事、造孽的人。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仙子”与“红尘”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人们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 “千古风流”暗示了历史上许多被传颂的人物,然而这些人物的行为却常常伴随着争议和道德考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雪芹(1715年-1763年),清代著名小说家,因创作《红楼梦》而闻名于世。他在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诗词,展现了深厚的文学造诣。曹雪芹的生平多舛,经历了从富裕到贫困的曲折,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
创作背景: 《第五回回前诗》是《红楼梦》中的一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爱情、世俗的感慨和思考。诗中透漏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世俗纷扰的无奈,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美景为引子,通过“葳蕤拥绣衾”的描绘,展现出一个温暖而富饶的春日情景。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氛围,仿佛将人引入一个桃花源般的理想世界。然而,当诗人提到“恍随仙子别红尘”时,便引出了对世俗的思考。仙子象征着一种超脱,而红尘则是人生的纷扰与无奈。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在后半部分,诗人发出疑问,“问谁幻入杂胥境”,意指那些身处纷杂世界的人们,究竟是谁在其中沉浮。接着,提到“千古风流造孽人”,这句既表现了对历史风流人物的敬仰,又暗含对他们行为的反思,指出所谓的风流往往伴随着道德的缺失。整首诗在美的描绘与现实的反思之间游走,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邃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因葳蕤拥绣衾”:春天因繁花的生长而被美丽的绣被所包围,展现春天的美丽与富饶。
- “恍随仙子别红尘”:仿佛跟随仙子离开了尘世,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的渴望。
- “问谁幻入杂胥境”:诗人发问,谁又在纷乱复杂的境地中迷失。
- “千古风流造孽人”:指出历史上那些被称颂的风流人物,往往有着不光彩的行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美丽比作被绣被拥抱,营造出温馨的画面。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春天赋予情感,展示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纷扰世俗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深刻理解,揭示了风流人物背后的复杂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机与希望。
- 葳蕤:代表繁盛的生命力。
- 仙子:象征超脱与理想。
- 红尘:代表世俗生活的纷扰。
- 杂胥境:象征复杂且混乱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葳蕤”指的是什么?
- A. 秋天的景象
- B. 草木繁盛
- C. 冬天的寒冷
- “恍随仙子别红尘”的意思是?
- A. 仙子降临人间
- B. 仙子离开世俗
- C. 仙子在红尘中游玩
- 诗中提到的“千古风流”指的是?
- A. 只有风流的人
- B. 历史上被赞颂的人物
- C. 未来的英雄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其他诗词,展示了曹雪芹的诗词才华。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对比,曹雪芹的这首诗更注重对世俗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偏向于对孤独与自由的追求。两者在主题上各有侧重,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红楼梦》:曹雪芹的代表作,包含丰富的诗词。
- 《清代诗词选》:收录了清代多位诗人的作品,便于比较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