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堰闲行》

时间: 2025-01-04 11:39:10

洛阳堰上新晴日,长夏门前欲暮春。

遇酒即沽逢树歇,七年此地作闲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洛阳堰上新晴日,
长夏门前欲暮春。
遇酒即沽逢树歇,
七年此地作闲人。

白话文翻译:

在洛阳堰边,阳光明媚的新一天,
长夏门前,春天似乎已经接近了尾声。
遇到酒就买来喝,遇到树就找地方休息,
在这里生活了七年,已然成了一个闲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洛阳堰:指洛阳地区的一条堰,堰是指用土石等材料筑成的水坝。
  • 新晴日:指刚刚晴好的天气。
  • 欲暮春:指春天即将结束,进入夏季。
  • 遇酒即沽:遇到酒就买来喝。
  • 逢树歇:在遇到树木时就停下来休息。
  • 闲人:指过着闲适生活的人。

典故解析:

  • 洛阳:唐代的都城,文化繁荣,诗人白居易在此任职,生活较长时间。
  • 长夏:形容夏天的气候长久,诗中暗示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见长,常关注社会民生,提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白居易在洛阳任职期间,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洛阳堰闲行》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开篇以“新晴日”描绘了一个清新明朗的景象,给人以宁静的感觉,仿佛时间在这里是静止的。接着,诗人通过“长夏门前欲暮春”的描写,暗示着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循环,令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珍贵。

“遇酒即沽逢树歇”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他在闲暇时光中寻找乐趣的心情。这样的生活方式,既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是对自我内心宁静的追求。最后一句“七年此地作闲人”,则是对自己在此地生活的总结与反思,似乎流露出一丝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亲近,展现了一种恬淡而又富有哲理的生活观,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洛阳堰上新晴日:描述了洛阳堰的美丽景色,白居易在新晴日的氛围中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2. 长夏门前欲暮春:春天即将过去,夏天即将来临,时间流逝的感觉令人感慨。
  3. 遇酒即沽逢树歇:随性而行,遇到酒就饮,遇到树就休息,表现出一种随意的生活态度。
  4. 七年此地作闲人:总结了自己在此生活的时光,成为了一个安逸的人,暗含对时间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春与夏的交替,表现时间的流逝。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情,增强了画面感。
  • 对仗:诗中各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出一种“闲人”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晴日: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长夏:代表着时间的延续与生命的蓬勃。
  • :象征生活的乐趣与亲近自然的自在。
  • :象征自然的庇护与放松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洛阳堰”指的是: A. 一条河流
    B. 一条水坝
    C. 一座山
    D. 一个城市

  2. “遇酒即沽逢树歇”意思是: A. 见到酒就跑
    B. 见到酒就买来喝,见到树就休息
    C. 只喝酒不休息
    D. 只在树下休息

  3. 诗人生活了多少年在洛阳? A. 五年
    B. 七年
    C. 十年
    D. 二十年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白居易的《洛阳堰闲行》更注重生活的细节与闲适的情感,而王维则偏向于表达自然的宁静与抒情的意境。两者都是对自然的赞美,却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传:诗与人生》

以上内容为《洛阳堰闲行》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