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中有一士二首(命首句为题)》
时间: 2025-01-04 11:46: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丘中有一士,不知其姓名。
面色不忧苦,血气常和平。
每选隙地居,不蹋要路行。
举动无尤悔,物莫与之争。
藜藿不充肠,布褐不蔽形。
终岁守穷饿,而无嗟叹声。
岂是爱贫贱,深知时俗情。
勿矜罗弋巧,鸾鹤在冥冥。
丘中有一士,守道岁月深。
行披带索衣,坐拍无弦琴。
不饮浊泉水,不息曲木阴。
所逢苟非义,粪土千黄金。
乡人化其风,熏如兰在林。
智愚与强弱,不忍相欺侵。
我欲访其人,将行复沉吟。
何必见其面,但在学其心。
白话文翻译:
丘中有一位士人,姓名不详。
他的面色没有忧愁和苦恼,气色总是和谐安宁。
他总是选择偏僻的地方居住,不走繁华的道路。
他的举动没有任何悔恨,物质也无人和他争斗。
简单的食物填不满他的肠胃,粗布的衣服也遮不住他的身形。
他终年忍受饥饿困苦,却从不发出叹息。
这岂是他爱贫贱,而是他深知世俗的情感。
不要过于炫耀精巧的技艺,鸾和鹤都在幽暗的天空中。
丘中有一位士人,坚守道义,岁月悠久。
他身穿粗衣,坐在无弦的琴旁。
不喝浑浊的泉水,不在曲木的阴影下休息。
遇到不义之事,金银财宝在他眼里如同粪土。
乡人受到他的影响,气质如同林中的兰花。
智者和愚者、强者和弱者,都不忍心相互欺压。
我想去拜访他,然而又将沉吟思索。
何必见到他的面容,只需学习他的心境。
注释:
- 丘中:指丘陵之中,隐喻自然环境。
- 士:指有德行的读书人,通常指士人或知识分子。
- 藜藿:指一种野菜,象征简朴的生活。
- 布褐:粗布衣服,象征其生活的简陋。
- 鸾鹤:古代神话中的鸟,象征高洁和超然的境界。
- 粪土:比喻财富在他眼中毫无价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闻名。他的作品常涉及民生疾苦,倡导社会公正,风格平易近人。
创作背景:
《丘中有一士》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理想隐士生活的向往,对世俗浮华的批判,以及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诗中描绘的士人形象代表了理想中的隐士,带有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诗歌鉴赏:
《丘中有一士》展现了白居易对理想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推崇,诗中描绘的士人生活简朴、内心宁静,与世无争,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士人的面色和谐,表明他与自然和谐共生,内心的平和使他不为外物所扰,反映出一种超脱的境界。
诗中通过对士人生活的细致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士人不仅不追求物质的奢华,甚至对金钱和权力的鄙弃,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个人理想和价值观。尤其是“粪土千黄金”的句子,深刻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无视,强调了道义和内心的宁静。
诗的最后几句更是给予读者思考的空间,诗人渴望接触这种理想的境界,但又意识到真正的学习在于内心的感悟,而不仅仅是外在的接触。这种对“心”的重视,体现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融合,强调内心修养的重要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丘中有一士:开篇设定场景,强调隐士的存在。
- 不知其姓名:表明士人的身份不重要,重在其品德。
- 面色不忧苦:士人心境平和,没有忧愁。
- 血气常和平:身体健康,精神愉悦。
- 每选隙地居:选择偏僻之地居住,远离喧嚣。
- 不蹋要路行:不走繁华之地,体现淡泊。
- 举动无尤悔:不为自己的选择后悔,坚定自我。
- 物莫与之争:与世无争,过着宁静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智愚与强弱”,强调对比。
- 比喻:用“粪土”比喻金钱的无价值,增强表达力度。
- 排比:通过连续的句子加深读者的印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白居易对理想隐士生活的渴望,强调内心的宁静与道义的坚守,批判物质主义,倡导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丘:象征大自然的宁静与隐士的栖息之所。
- 士:代表着理想人格与道德修养。
- 藜藿:象征简朴的食物,反映生活的朴实。
- 无弦琴: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无欲无求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丘中有一士》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白居易
C. 李白
D. 王维 -
诗中“粪土千黄金”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对财富的热爱
B. 对物质的无视
C. 对生活的抱怨
D. 对名声的追求 -
诗中提到的“士”代表什么? A. 贫穷者
B. 有德行的知识分子
C. 统治者
D. 商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反映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归园田居》(陶渊明): 描绘隐士生活的理想。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白居易的《丘中有一士》更加强调内心修养与道德观念,二者均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白居易更关注对社会的批判与反思。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