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洞》
时间: 2025-01-16 22:08: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年雷斧凿山裂,
六月苍崖细飞雪。
孤凤一去声不闻,
海水桑田几兴灭。
我知仙去仙尚存,
时见真形生岩穴。
青天半夜玉箫寒,
唤起幽人舞明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开头提到的是,哪一年雷声轰鸣,斧头劈开了山体,六月的苍翠山崖上却飘落着细细的飞雪。孤独的凤凰一去无声无息,海水变作桑田的事情几经兴衰。我知道仙人离去,但仙人依旧存在,时常可以看到他们的真身在岩穴中显现。青天之下,在半夜里传来寒冷的玉箫声,唤醒了隐居的人在明月下翩翩起舞。
注释:
- 雷斧:指用雷电和斧头劈开山体,象征着强大的力量。
- 苍崖:青色的山崖,象征高大险峻的自然景观。
- 细飞雪:即使在夏天,山崖上仍有细雪飞舞,表现自然的奇特。
- 孤凤:指孤独的凤凰,象征着高洁和独特的存在。
- 海水桑田:海水变为桑田,形象地表达了时光变迁和自然变化。
- 仙去:仙人离去,但他们的存在依旧可见。
- 真形:真实的形体,指显现的仙人。
- 玉箫寒:冷的玉箫声,暗示在夜晚的清冷。
- 幽人:隐居的人,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昌卿,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为模糊,主要以诗歌见长。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创作背景:
《凤鸣洞》创作于一个自然景观极其秀丽、文化氛围浓厚的时代。诗人受到山水自然的启发,表达对自然和超脱生活的渴望,体现了道教文化的影响。
诗歌鉴赏:
《凤鸣洞》是一首极具哲理和自然美的诗作。诗中,史昌卿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永恒与变化的思考。开头两句以“何年雷斧凿山裂”引入,描绘了自然的力量,展示了诗人对天地间力量的敬畏。接着,诗人用“六月苍崖细飞雪”呈现出一种反常的景象,暗示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奇异。
“孤凤一去声不闻”则透出一种孤独与失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而“海水桑田几兴灭”则深刻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变迁的必然,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接下来的几句则从对现实的感慨转向对理想的向往,诗人认为虽然仙人已去,但他们的存在依旧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感知。
最后两句“青天半夜玉箫寒,唤起幽人舞明月”则是一种美好的想象,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美的追求,构建出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既有自然的壮丽,又有哲理的深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与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年雷斧凿山裂:提问的方式引出自然的伟力。
- 六月苍崖细飞雪:展现奇特的自然景象,暗示时光与季节的对比。
- 孤凤一去声不闻:表达孤独与失落,象征理想的消逝。
- 海水桑田几兴灭:历史的变迁,强调自然法则的无情。
- 我知仙去仙尚存:即使仙人离去,他们的存在依旧能被感知。
- 时见真形生岩穴:展现了道教文化中的神秘与超脱。
- 青天半夜玉箫寒:音乐与冷夜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唤起幽人舞明月:理想的追求与对美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凤”象征高洁的理想。
- 对仗:如“海水桑田几兴灭”,表现出对称的美感。
- 拟人:如“唤起幽人”,赋予音乐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与理想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超脱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表现了对世俗的超然态度,以及理想世界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孤凤:象征高洁与孤独,代表理想与追求。
- 苍崖:表现自然的壮丽,暗示高远的境界。
- 玉箫:音乐的象征,传递出内心的孤寂与渴望。
- 明月:象征纯洁与理想,代表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凤”象征什么?
A. 高洁与孤独
B. 财富与权力
C. 时间的流逝 -
“海水桑田几兴灭”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变化
B. 人生的苦短
C. 历史的无情 -
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A. 独自沉思
B. 舞蹈与音乐的结合
C. 自然的壮丽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更强调个体的豪情与自由。
- 王维《山居秋暝》: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静谧的自然之美,与《凤鸣洞》的哲理性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