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栖
程梦星 〔清代〕
灵山结想十年前,一路穿云许问禅。
人绿须眉全是竹,晴暄风雨总因泉。
地高偏觉江声近,峰远犹将梵呗传。
吟尽夕阳归较晚,清池应爱远公莲。
白话文翻译:
十年前,我在灵山的想象中,一路穿云而行,问道于禅。
人们的白须和眉毛全是竹子的色彩,晴天和暖风雨水的变化全因泉水而生。
地势高处更能感受到江水的声音近在耳边,远处的山峰依然传来梵呗的悠扬。
吟唱尽了夕阳时分归来较晚,清澈的池水应该会喜欢远公的莲花。
注释:
- 灵山:通常指佛教的圣地,象征着修行和悟道的地方。
- 问禅:问道、探讨禅理。
- 绿须眉:形容人像竹子那样的颜色,可能指老者的风范。
- 晴暄风雨:晴天的温暖和雨水的变化,象征自然的和谐。
- 梵呗:佛教的唱诵,表示一种宗教的氛围。
- 远公莲:指远公,可能是历史上某位德高望重的僧人,莲花象征纯洁与清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程梦星,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常融入佛教理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十年前的某次灵山之行,反映了他对禅宗的向往与思考,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云栖》的意境深远,诗人在灵山的回忆中,融合了自然景色与内心的禅思,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开篇的“灵山结想十年前”引发了读者的好奇,似乎在追溯一段不曾遗忘的旅程。诗中描绘的竹林与泉水,构成了一个静谧而和谐的世界,仿佛在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与内心的平静常常来源于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江声近,峰远犹将梵呗传”一句,展现了地势的高远与声音的传递,强调了自然与精神的交融。最后两句“吟尽夕阳归较晚,清池应爱远公莲”则传达了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归属感,晚归的诗人,在夕阳的余晖中,与清池和莲花分享着生命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了一种娴静而深邃的氛围,令人沉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灵山结想十年前:回忆十年前在灵山的经历,强调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珍贵。
- 一路穿云许问禅:形象地描绘了在自然中求问禅理的过程。
- 人绿须眉全是竹:人与自然的融合,竹子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清新与高雅。
- 晴暄风雨总因泉:自然现象的变化与泉水相依相生,体现出哲学的思考。
- 地高偏觉江声近:地势的高低影响了对声音的感知,暗示着心灵的高度与觉悟。
- 峰远犹将梵呗传:远山传来的佛教音乐,营造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 吟尽夕阳归较晚:夕阳下的归途,带有一丝惆怅。
- 清池应爱远公莲:结尾回归自然,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纯净。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人绿须眉”),形象生动。
- 对仗工整(如“晴暄风雨”),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的丰富性(如竹、泉、莲),传达深厚的文化内涵。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灵山:象征灵性与悟道的追求。
- 竹:象征高洁与坚韧,反映诗人的性格。
- 泉水:象征生命与自然的源泉。
- 江声: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梵呗:象征宗教的超然与宁静。
- 莲花:象征纯净与高尚的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灵山”象征什么?
- A. 现实中的山
- B. 修行的地方
- C. 一种情感
-
“人绿须眉全是竹”中的“竹”象征什么?
- A. 高洁
- B. 贫穷
- C. 争斗
-
诗中提到的“清池应爱远公莲”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惆怅
- B. 喜欢
- C. 失望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比较程梦星与王维,二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的诗歌更加注重山水的静谧与人文的结合,而程梦星则更强调内心的禅意与生命的哲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