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绕双亲膝,牵衣话正长。
鸡声惊觉后,依旧在他乡。
白话文翻译:
梦中我回到父母的身边,坐在他们膝前,聊着家常话。
但一阵鸡鸣把我惊醒,我依然身处他乡。
注释:
- 梦绕: 梦中萦绕,指在梦中思念或与某人交往的情景。
- 双亲膝: 指父母的膝前,表示亲密的家庭关系。
- 牵衣: 牵拉衣服,形象地表示与父母的亲密接触和交谈。
- 鸡声: 指清晨的鸡鸣,通常用来表示清晨的到来。
- 惊觉: 被惊醒的状态,意识到自己不在梦中。
- 他乡: 指远离故乡的地方。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梦”与“鸡声”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常用来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任丽金,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擅长抒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任丽金身处他乡时写的,表达了对父母深切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渴望。
诗歌鉴赏:
《记梦》是一首充满浓厚亲情和思乡情感的诗歌。通过梦境这一意象,诗人展现了对双亲的深切怀念和依恋。梦中,诗人与双亲亲密接触,温馨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安宁。可是,鸡声的惊醒却把这种温暖的梦境打破,瞬间将诗人拉回到现实的孤独和寂寞中。诗中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对亲情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展现了游子的心境。
诗中简练而有力的字句,透露出一种清新的自然气息,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同时,梦的虚幻与鸡鸣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深思,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身边的人与事。整首诗以梦为引子,表达了人对亲情的普遍渴望,反映出在异乡孤独的游子心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
第一句: “梦绕双亲膝”,通过“梦”字引入,设定了诗的情境;“双亲膝”描绘了梦中与父母亲密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亲情的向往。
-
第二句: “牵衣话正长”,显示了梦中温馨的交谈,表达了对家常琐事的怀念,突显了家庭的温暖。
-
第三句: “鸡声惊觉后”,用鸡鸣作为现实的象征,标志着梦境的结束,突显出清晨的到来。
-
第四句: “依旧在他乡”,最后一句点明了作者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形成了全诗的情感高潮。
修辞手法:
- 对仗: “梦绕双亲膝,牵衣话正长”,前后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梦、鸡声、他乡等意象深刻,富有象征意义,传达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对双亲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渴望展开,表现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和对家庭温暖的渴求,展现了浓厚的人性关怀和深情的亲情。
意象分析:
- 梦: 象征着内心的渴望与对亲情的思念。
- 鸡声: 代表清晨的现实,突显了梦与现实的对立。
- 他乡: 表达了游子的孤独感与对故乡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梦绕双亲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亲情的思念
B. 对事业的追求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友情的怀念 -
“鸡声惊觉后”意味着什么? A. 梦境结束,回到现实
B. 继续沉浸在梦中
C. 感到快乐
D. 迎接新的一天 -
诗中“他乡”指的是: A. 自己的故乡
B. 远离父母的地方
C. 朋友的家
D. 一个幻想中的地方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游子吟》 孟郊:描绘了母爱的深沉与游子的感慨。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任丽金的《记梦》更为细腻,侧重于家庭情感的描绘,而李白则是在更广泛的层面上表达了对故乡的思恋。两首诗都展现了对亲情和故乡的深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华诗词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