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用季功韵戏呈子定) ——郭应祥
遇如不遇。最是暂来还复去。
归到乡关。欲再来时却恐难。
丁宁去后。倩雁传书须访旧。
万斛羁愁。逐水那容许大舟。
白话文翻译:
如果相遇不如不遇,最是短暂的来去匆匆。
回到故乡,想要再来时却难以实现。
在你离去之后,托雁传书必须去探访旧友。
万千的愁苦,像那水流一般,哪里容许大船。
注释:
- 减字木兰花:一种词牌名,常用于表达柔情。
- 遇如不遇:相遇与不相遇的感觉,表达一种惆怅。
- 暂来还复去:短暂的相聚后又要离去,感慨时光流逝。
- 乡关:故乡,指的是作者心中所念之地。
- 丁宁:指的是告别时的嘱托和关心。
- 倩雁:美丽的雁,常用来传递书信的象征。
- 万斛羁愁:形容心中愁苦的重重叠叠。
- 逐水:随着水流,形容无奈的漂泊。
典故解析:
本诗通过“倩雁传书”提及了古代借雁传书的习俗,象征着思念与离别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郭应祥,宋代词人,风格细腻,擅长抒情,常在作品中表现个人感受与社会环境的交融。
创作背景:此词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作者可能在感情与政治的双重压迫下,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离别的感慨。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离别时的惆怅。词中“遇如不遇”一语道出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似乎相遇并不一定带来快乐,反而可能加深思念之苦。接下来的“暂来还复去”进一步强调了相聚的短暂,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无常的感受。
在“归到乡关”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与向往。离开故乡时的心情,特别是在“欲再来时却恐难”这句中,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似乎预示着再见的遥不可及。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一个游子的惆怅与困扰。
“丁宁去后”则体现了告别时的温情与留恋,而“倩雁传书须访旧”则是寄托对旧友的思念与希望。最后一句“万斛羁愁”则总结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表达了深重的愁苦,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漂泊的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遇如不遇:反思相遇的意义,暗示相聚带来的痛苦。
- 最是暂来还复去:强调时光的短暂与无情。
- 归到乡关:回到故乡,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 欲再来时却恐难:对未来重逢的无奈与恐惧。
- 丁宁去后:告别时的叮嘱,寄托情感。
- 倩雁传书须访旧:希望通过信件联系旧友。
- 万斛羁愁:形容心中愁苦的沉重。
- 逐水那容许大舟:比喻漂泊者的无奈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比作水流,形象生动。
- 拟人:雁能够传书,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与行为。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无奈,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情感深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雁:象征信使与思念。
- 乡关:故乡,承载着情感与归属。
- 大舟:象征漂泊与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遇如不遇”中“遇”的意思是? A. 相遇
B. 遇到
C. 遇见
D. 以上皆是 -
“倩雁传书”中的“倩”指的是? A. 美丽的
B. 友好的
C. 聪明的
D. 忍耐的 -
诗中“万斛羁愁”意指? A. 轻松愉快
B. 深重的忧愁
C. 甜蜜的回忆
D. 自由自在
答案:1. A;2. A;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离愁别绪。
- 苏轼的《水调歌头》:对时空流转的感慨。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郭应祥的作品更为沉重与深沉,而李清照则在细腻的情感中带有女性特有的柔美。两者同样探讨了离别与思念,但表达方式却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郭应祥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