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戊辰重阳)
分宜七里逢重九。
篱根无菊尊无酒。
萧飒鬓如蓬。
不禁吹帽风。
插花开口笑。
未分输年少。
明岁定王台。
传杯不放杯。
白话文翻译:
在分宜的七里路上,赶上了重阳节。篱笆边没有菊花,酒杯也空无一物。秋风萧瑟,头发凌乱如蓬草。无奈之下,不禁被风吹得帽子飘落。插上花朵,开口笑颜。年轻虽好,也未必能赢。明年一定会在王台上相聚,传杯畅饮,不舍离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分宜:地名,指分宜县。
- 重九: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 篱根:篱笆的根部,指环境。
- 菊尊:菊花的酒杯,象征重阳饮酒的习俗。
- 萧飒:形容风吹得很冷、很急。
- 鬓如蓬:形容头发凌乱。
- 插花:插上花,象征美好情境。
典故解析: 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饮酒的习俗,寓意长寿。诗中提到的“王台”可能是指重阳节期间聚会的地方,传杯则体现了酒文化的交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应祥,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擅长词作,风格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戊辰年重阳节,表达了在节日里未能如愿畅饮的惆怅与对未来的期盼,反映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菩萨蛮》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呈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青春的追忆。诗中描绘了一个秋日的场景,诗人站在篱笆边,惆怅于没有菊花和美酒,映射出节日的冷清与孤独。风的萧瑟与头发的凌乱,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短暂。插花开口笑,显示出尽管环境不佳,仍希望能在未来的岁月里与友人相聚,传杯畅饮,享受生活的乐趣。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展现了节日的宁静与内心的渴望,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未来的期盼,符合重阳节的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分宜七里逢重九:在分宜的七里路上,正好遇到重阳节。
- 篱根无菊尊无酒:篱笆边没有菊花,也没有酒杯,显得冷清。
- 萧飒鬓如蓬:秋风萧瑟,头发凌乱,表现出诗人的无奈。
- 不禁吹帽风:帽子被风吹掉,暗示外界环境的影响。
- 插花开口笑:插上花朵,开口微笑,试图调节心情。
- 未分输年少:年轻的岁月虽然宝贵,但未必能赢得什么。
- 明岁定王台:明年一定会在王台上相聚,期待未来的团聚。
- 传杯不放杯:畅饮相传,表达对友情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头发比作蓬草,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狼狈。
- 对仗:如“无菊尊无酒”,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风的吹动仿佛有意识,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在传统节日中的孤独与惆怅,同时流露出对友情与未来的渴望,体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阳:象征着团聚与长寿。
- 菊花:代表节日的习俗与文化。
- 秋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花:象征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重阳节在农历的哪个月份?
- A. 八月
- B. 九月
- C. 十月
-
诗中提到的“篱根”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篱笆的根部
- C. 酒杯
-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 A. 消极
- B. 期待
-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郭应祥的《菩萨蛮》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首诗都表现了在特定节日或时刻的孤独感,但前者更注重对传统节日的期待与遗憾,后者则表现出对酒的沉醉与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