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有感寄苏子美》
时间: 2025-01-01 13:03: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立秋有感寄苏子美
庭树忽改色,秋风动其枝。
物情未必尔,我意先已凄。
虽恐芳节谢,犹忻早凉归。
起步云月暗,顾瞻星斗移。
四时有大信,万物谁与期。
故人在千里,岁月令我悲。
所嗟事业晚,岂惜颜色衰。
庙谋今谓何,胡马日以肥。
白话文翻译:
庭院里的树木突然变了颜色,秋风吹动着它的枝条。自然的变化未必如我所想的那样,我的心情早已感到凄凉。虽然担心美好的时光会结束,但我仍然喜悦于早秋的清凉归来。我走出门去,云层和月亮都显得暗淡,回头望去,星斗也在移动。四季的变化总是可信的,万物都在等待着什么。然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让我感到岁月的无情。叹息自己的事业已晚,岂是因为容颜的衰老而感到遗憾。如今的谋划又能如何,胡马却日渐肥壮。
注释:
- 忽改色:突然改变颜色,指树叶由绿变黄。
- 物情:自然事物的变化。
- 凄:凄凉,悲伤。
- 芳节:美好的时光。
- 忻:欢喜。
- 顾瞻:回头看。
- 四时有大信:四季的变化是自然规律,可信赖。
- 岁月令我悲:时间流逝让我感到悲伤。
- 庙谋:指对未来的计划和打算。
- 胡马:指北方的马,象征财富和繁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在诗词、散文、词等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其散文风格清新自然,诗词则以情感细腻见长。
创作背景:
《立秋有感寄苏子美》写于秋季,正值立秋时节,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表达了自己的心境。诗中既有对秋天的感慨,也流露出对人生和事业的思考,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呈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以“庭树忽改色,秋风动其枝”描绘了秋的到来,树叶的变色与秋风的吹拂,传递出一种自然的凄凉感。接着“物情未必尔,我意先已凄”一句,诗人反思自然的变化并不总是与自己的心情相符,显示出内心的孤独与悲凉。
诗中提到“虽恐芳节谢,犹忻早凉归”,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忧虑,但同时又对秋天的到来感到一丝欣喜,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复杂态度。行文中,诗人又以“起步云月暗,顾瞻星斗移”描写夜晚的景象,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未来的不可预测。
最后几句,诗人以“故人在千里,岁月令我悲”抒发对朋友的思念,感叹岁月流逝带来的无奈与伤感,表达了对事业的迟暮与对年轻时光的怀念。“庙谋今谓何,胡马日以肥”则用马的肥壮象征对未来的思考,让整首诗在感伤中带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庭树忽改色,秋风动其枝:描绘秋天的到来,树叶变色,秋风吹动枝条,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 物情未必尔,我意先已凄:自然变化不一定反映人心,诗人内心的悲伤早已存在。
- 虽恐芳节谢,犹忻早凉归:虽然担心美好时光的流逝,但仍然期待秋天的凉爽。
- 起步云月暗,顾瞻星斗移:走出门外,夜空中云层和月亮暗淡,星星在移动,象征时间的流逝。
- 四时有大信,万物谁与期:四季变化是自然规律,然而万物又有谁能与之期待呢?
- 故人在千里,岁月令我悲:远方的朋友让我感到悲伤,岁月无情。
- 所嗟事业晚,岂惜颜色衰:对事业的晚成感到叹息,而不是容颜的衰老。
- 庙谋今谓何,胡马日以肥:对未来的谋划又能如何,北方的马不断长肥,暗示对物质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胡马比作事业的繁荣。
- 拟人:秋风动其枝,赋予风以动感。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在于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事业的感慨,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未来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变化与凋零的季节。
- 庭树:家庭与归属感的象征。
- 星斗:象征着理想与希望,但同时也提示着人生的无常。
- 胡马:象征着财富与成功,反映对物质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庭树忽改色”描绘了什么季节的到来?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
“四时有大信,万物谁与期”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望
- B. 对自然规律的无奈
- C. 对朋友的思念
- D. 对事业的规划
-
诗人对自己的事业感到怎样的情感?
- A. 自豪
- B. 叹息
- C. 满意
- D. 忧虑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将欧阳修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杜甫在《春望》中表达了对国家、对时局的感慨,而欧阳修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两首诗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社会背景。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欧阳修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