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久作游边客,常悲入塞笳。
今兹一尉远,犹困折腰嗟。
白马关中道,青天栈外家。
过秦应吊古,惟有故山斜。
白话文翻译:
我常年在边疆游荡,常常为进入塞外的笛声而感到忧伤。
今天一位同年好友远赴武功,我仍然感到被困于折腰的惋惜。
在白马关的道路上,青天之下我愁苦无家。
经过秦地,不禁想要为古人哀悼,唯有那斜映的故乡山峦让我怀念。
注释:
- 游边客: 指长期在边疆游荡的人,暗指诗人的生活境遇。
- 塞笳: 塞外的号角声,常用来指代战争或悲伤的情绪。
- 一尉: 指一位地方官员,诗中提到的同年好友。
- 白马关: 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是古代的重要关口。
- 青天栈: 指没有房屋居住的地方,寓意孤独与漂泊。
- 过秦: 指经过秦朝的遗迹,表达对历史的追忆与感慨。
- 故山斜: 指作者的故乡,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史学家。他倡导古文运动,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其诗词作品多描写人生感受和自然风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欧阳修的游历生涯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同年好友远赴武功的惋惜。诗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沉思,反映了北宋时期社会动荡和人们内心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展现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忧伤和对故乡的思念。开篇“久作游边客,常悲入塞笳”直接传达出长时间在边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笳声的悲凉正是这种情感的外在表现。接下来,诗人通过对同年好友远赴武功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既有对朋友前途的祝福,又有对自己身处异乡的无奈与惆怅。
“白马关中道,青天栈外家”则以地名和自然景象的结合,生动地描绘出诗人所处的环境与心境。白马关作为历史上的重要关口,象征着离乡和漂泊,而“青天栈外家”的孤独则让人感受到无家可归的凄凉。最后,“过秦应吊古,惟有故山斜”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情感结合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形成了诗的情感高潮。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渲染上都非常成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久作游边客: 暗示诗人长期在边疆生活,感受到的孤独与流离。
- 常悲入塞笳: 塞外的笛声让人感到悲伤,象征着战争和离别。
- 今兹一尉远: 朋友远行,表明人事的变迁与无常。
- 犹困折腰嗟: 对现状的无奈与惋惜。
- 白马关中道: 地名,凸显离乡的旅途。
- 青天栈外家: 形象地描绘出漂泊无依的状态。
- 过秦应吊古: 通过历史的回顾,引发对过去的感慨。
- 惟有故山斜: 最后回归故乡,表达对故土的深深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笳声比作悲伤,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 如“白马关中道,青天栈外家”,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 象征: 故乡的山峦象征着归属感和情感寄托。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自身孤独命运的哀伤,展现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漂泊的苦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游边客: 象征漂泊与孤独。
- 塞笳: 代表战争与悲伤。
- 白马关: 连接历史与现实的地理标志。
- 青天: 象征自由与孤独。
- 故山: 代表归属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马关”在哪个地方?
- A. 陕西
- B. 山西
- C. 河南
- D. 四川
-
“常悲入塞笳”中的“塞笳”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音乐
- B. 战争的号角
- C. 乡音
- D. 友谊的象征
-
诗人对同年好友的态度是:
- A. 高兴
- B. 忧伤
- C. 漠不关心
- D.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 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但更侧重于兄弟情谊。
- 王之涣《登鹳雀楼》: 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壮志未酬的情怀。
- 李白《静夜思》: 以月亮引发思乡之情,情感更加直接而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欧阳修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