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时间: 2024-09-19 20:44: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
谢逸 〔宋代〕
角声吹散梅梢雪。疏影黄昏月。
落英点点拂阑干。风送清香满院作轻寒。
花瓷羯鼓催行酒。红袖掺掺手。
曲声未彻宝杯空。饮罢香薰翠被锦屏中。
白话文翻译:
角声吹散梅树上的雪花,淡淡的影子映衬着黄昏的月亮。
落花点点轻轻拂过栏杆,微风送来清香,院子里透着一丝凉意。
花瓷酒杯伴着羯鼓声催促着饮酒,红袖轻轻相掺相扶。
曲声尚未结束,宝杯已然空空。饮罢之后,香气缭绕,躲在锦屏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角声:指角笛的声音,古代乐器之一,常用于宴会或节庆场合。
- 梅梢:梅树的枝头,梅花的生长处。
- 疏影:指影子稀疏的样子,此处形容月光下的梅树影子。
- 落英:指落下的花瓣,表达春天的景象。
- 轻寒:指微微的寒意,春天的天气变化。
- 花瓷:指装酒的精致瓷器,象征着美好和雅致。
- 羯鼓:一种打击乐器,常用于伴奏。
- 红袖:指穿红色衣袖的女子,暗指美丽的女子。
- 曲声:指音乐声。
- 宝杯:指珍贵的酒杯,象征着美酒的享受。
- 香薰:指香气,通常指花香或酒香。
典故解析:
- 梅花: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常与冬春交替的意象联系在一起。
- 羯鼓:羯鼓的声音常与欢庆、送别等场合相关,表现了宴饮和社交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逸,字景翰,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典雅,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作品多涉及山水、花鸟等题材。
创作背景:
《虞美人》写于春日,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悟,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中描绘的场景既有清新的自然,也有宴饮的欢快,展现了当时的社交文化。
诗歌鉴赏:
《虞美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首联“角声吹散梅梢雪”以角声引入,营造了一个清新而又静谧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梅花盛开的春日。接着,月色和花影的交融,创造了一个唯美的画面,诗中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反映了诗人敏感的艺术触觉。
在后两联中,诗人通过描绘饮酒作乐的场景,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交往的乐趣。红袖掺手的细节,生动地刻画了宴席上交谈互动的情景,增添了诗的生活气息。最后一句“饮罢香薰翠被锦屏中”更是将宴会的余韵与春天的气息结合在一起,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既有自然的美,又有人情的温暖,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通过清新的描绘和生动的场景,诗人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角声吹散梅梢雪:角声响起,犹如春风拂过,将梅树上的雪花吹散,暗示季节的变化。
- 疏影黄昏月:月光洒下,梅树的影子显得稀疏,营造了静谧的氛围。
- 落英点点拂阑干:花瓣轻轻落下,拂过栏杆,描绘了春天的生机。
- 风送清香满院作轻寒:微风送来花香,院子里透着一丝凉意,传达了春天的特征。
- 花瓷羯鼓催行酒:精致的瓷杯伴着打击乐声,催促大家饮酒,展现热闹的场面。
- 红袖掺掺手:女子相扶相掺,增添了亲密感,表现了人际关系的温暖。
- 曲声未彻宝杯空:音乐尚未结束,酒杯却已空,表达了饮酒的尽兴与酣畅。
- 饮罢香薰翠被锦屏中:饮完酒后,香气弥漫,隐匿在华丽的锦屏之中,留下美好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角声吹散梅梢雪”,将声响与景象结合,形象生动。
- 拟人:风送清香,赋予自然以生命和情感。
- 对仗:如“花瓷羯鼓”和“红袖掺掺”,形成和谐的韵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自然景色和宴饮的欢乐为背景,传达了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惜与享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向往,展现了生活的诗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
- 雪:象征着洁白与纯净。
- 月亮:象征着宁静与思念。
- 花瓣: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丽。
- 酒杯:象征着欢聚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角声吹散梅梢雪指的是哪种乐器的声音?
A. 竹笛
B. 角笛
C. 琵琶
D. 古筝 -
诗中“红袖掺掺手”表现了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A. 亲密
B. 冷漠
C. 竞争
D. 疏远 -
整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夏天
D. 冬天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清明》 - 杜牧
诗词对比:
- 《虞美人》与《春望》:两者均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虞美人》更侧重于宴饮的欢快,而《春望》则反映了对国事的忧虑与个人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诗的比较研究》